周瑜長得很帥,但終其一生戰績不漂亮,除了赤壁之戰以外,其他的戰績幾乎沒有,他一生就想要二分天下,和曹阿瞞平分江山,根本沒把劉備當回事兒,這個大耳賊,雖然是梟雄,但是沒地盤,只有人,和曹阿瞞是沒法比的,起碼不是赤壁之戰前。周瑜跟孫策時間也不太長,之前是默默無聞的,當時名氣還沒有那麼大,畢竟周瑜原來在袁術的手下也只是居巢的縣長,後來跟着孫策不是打打草莽的山越之民,就是欺負欺負身在江夏老而昏聵的黃祖而已,除此之外,無他佳績。

本來曹阿瞞是有機會招周瑜至麾下,畢竟孫策還和周瑜沒共同的享用江東喬家姐妹花,沒有建立深厚的感情,曹操家大業大,手下人才濟濟,完全可以在那邊建功立業嘛,當時的曹阿瞞飄了,天下羣雄吞併有七七八八,沒啥名氣的周瑜,曹阿瞞以爲憑藉自己的威名,加上派人專程前往即可表現出自己對周瑜的重視,但是正如徐庶想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候說的那句話一樣,有些人只可屈就,也就是說,你對他的誠意不足,那是絕對請不來的。

他派與周瑜勉強算作老鄉的江淮才子,擅長論辯的蔣幹過江招攬周瑜,蔣幹雖爲江淮名士,但不是天下名士,級別有些低。周瑜跟蔣幹見面之後,當頭便說:“爲曹氏做說客邪?”周瑜劈頭便直奔主題,顯然,他可能也對曹操這樣的慢待自己開始不爽了,不然以他那麼文雅的人,一般不會那麼不給人面子,這麼說會讓蔣幹很下不來臺。所以周瑜堅決不去了,周瑜覺得曹阿瞞這麼矮小,相貌不咋地,老子還不想伺候你,跟着孫策這個大帥哥,天天共事多爽啊,跟你這糟老頭子有什麼搞頭?

周瑜說:“我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這話越聽越像不滿曹操的影射之詞,中國文人向來說話繞彎子,指桑罵槐、含沙射影、話外音更是拿手好戲。這話似乎也可理解爲:“我周瑜雖然不是什麼大名人,但是我也是有本事的人”。說完之後,請蔣幹喝酒,喝酒完畢,跟蔣幹說:“我有祕密的事兒要辦,幾天後我再請你喝酒”。這話聽起來,雖然是因公招待不周之詞,但更像冷落之舉,更像報復之行,把蔣幹晾在一旁,也沒說派人陪同。

三天後,周瑜帶着蔣幹參觀軍營,觀看裝備,然後又跟蔣幹喝酒,喝到一半向蔣幹炫富:侍從、服飾和珍寶。而後周瑜又來了一句:“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周瑜本是文雅之人,炫富這樣的事兒,理論講跟他是不會幹的,他怎麼會留下口實,讓人說他庸俗愛財?可是當時周瑜這麼做了,顯然他是做給曹操看的,似乎在向曹操表達:你給我的待遇,你自己留着用吧,我用不着,我現在的待遇也非常人可比。

就這樣,曹阿瞞錯過了周公瑾,將來被他打個屁滾尿流,曹阿瞞對張松輕慢還是情有可原,因爲張松醜啊,錯過了張松就錯過了益州,錯過了周大帥哥,真不知道曹操是怎麼想的。周瑜有點一根筋,他一向看好孫策,年齡相當,又相貌英俊,可惜孫策走的太早了,就換了上司,碧眼紫髯的孫權,長得很磕磣,周瑜心裏不太喜歡他, 孫權也是知道的,但他還是忍着,畢竟周瑜是東吳說一不二的人,就這樣將就着吧,周瑜說孫權卻用的是“將軍乘父兄餘資”。赤裸裸的說你孫權其實是靠你哥哥你爸爸的資本才上位的,就別在我面前嘚瑟了,還是乖乖聽老子的話,孫權聽了能高興纔怪?!

《三國志》記載,周瑜從鄱陽趕回後在例會上對孫權說:“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裏,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爲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爲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爲操後患;而操舍鞍馬,杖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衆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進住夏口,保爲將軍破之!”

周瑜的話,首先是鎮住了場子,張昭這羣糟老頭子壞得很,天天叨叨要投降,周瑜還沒來之前,張昭是最牛的,孫權都要聽他的話,不聽的話,輕了就吹鬍子瞪眼,重了就不上班在家閉門絕食了,這是無賴啊,周瑜是打仗的,張昭是搞政治的,這兩人的威望是差不多。

雖然周瑜的話明顯是衝着張昭來的,周瑜很聰明,他耍了至少兩個心眼。不點名張昭,其政治考量想必也跟魯肅是一樣的,畢竟周瑜以中護軍的身份和長史張昭共掌重事,兩個顧命大臣指名道姓掐架,傳出去多難聽。

還有魯肅,周瑜的這番話裏“瑜請得精兵三萬,進住夏口,保爲將軍破之”,這番話在孫權聽來是多麼的讓其振奮啊,好像那個時刻孫權看到了天使與上帝同時出現在它面前一樣。可惜的是,細細品來,這番話雖然讓孫權開心,魯肅卻未必開心得起來。因爲,在周瑜的方案裏面壓根就沒提到魯肅的功勞,更沒有說帶着魯肅一起幹。周瑜雖然在大的方向上跟魯肅是一致的,但周瑜似乎太想一枝獨秀了,關鍵時候難免將昔日的交情放在一邊,魯肅也不是老實人,但他還是沒說啥,畢竟厚道啊!讓孫權下定決心抗曹,讓張昭閉嘴別嘰歪,讓魯肅站在自己一邊,讓武將們比如程普黃蓋他們死心塌地聽自己的指揮,讓劉備他們做好後勤以及援助,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了,就準備開始奠定天下三分的赤壁大戰了

。赤壁過程乏善可陳,沒啥好說,在《江表傳》中記載,赤壁之戰後,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意思就是大戰期間,我們趕上疾病,我才燒燬船自己全身而退,才讓周瑜無緣無故的獲得此番美名。曹操不是一個拒絕承認失敗的人,曹哥的風格是主張越挫越勇,是真正的戰略軍事家,勝負乃兵家常事,吸取經驗,時機成熟繼續幹。一度打敗曹操的人很多,最初的有董卓的虎將徐榮,後來有呂布,在宛城之戰中張繡把曹操打得也很慘,曹操最牛的武力英雄典韋就是在宛城犧牲的,事後追思典韋,拜典滿(典韋兒子)爲司馬。還有兒子都犧牲了,也沒因此耍賴不承認。使周瑜“虛獲此名”的原因是“燒船自退”。也就是說,船不是周瑜燒的,而是曹操自己燒的。曹操南下荊州,與孫劉合兵打了一些小規模的衝突戰,曹操的軍隊因爲疫情,失去了戰鬥力,爲了不把戰艦留給孫劉做戰利品,就自己燒掉了,曹操也北歸了。所以周瑜“獲此虛名”。

公瑾,這是真的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