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公司騰邦國際接連發布了幾則重磅公告,讓買了公司股票的人再次驚出冷汗,可謂是在業績鉅虧、高管辭職之後,再度暴雷。

首先的子公司失控就讓人大跌眼鏡,公司在公告裏聲稱,子公司喜遊國旅已經失去控制。這家子公司拒絕騰邦國際聘請的會計師對公司的2019年的業績進行現場審計,影響公司的審計正常開展,爲此,騰邦國際不會再將喜遊國旅納入到合併財務報表範圍。

從數據上來說,這意味着2019年的財報中,將不會將喜遊國旅的收入、利潤放進來。那對公司整體的影響大嗎?這就要看喜遊國旅以往的收入佔騰邦國際的比重了。筆者查閱近期的數據發現,喜遊國旅的收入在2018年佔騰邦國際比重爲14.55%,2019年前三個季度佔比爲25.65%。

這個比重還是比較大的,這也意味着拿掉喜遊國旅將會較大減少公司的收入業績。另外,由於受特殊原因影響,旅遊業受到重創,公司計劃對喜遊國旅計提商譽減值4.2億元。

除了數據上的減少和不利影響外,實質上的還需要深究爲什麼會失去控制,因爲這不是一件小事,不是說你不納入合併範圍就可以不管了,因爲收購喜遊國旅的錢也是各個股東投入的資本,公司要爲股東負責。

這也是深交所看到子公司失控的公告後,發出關注函的原因所在。深交所在關注函中要求騰邦國際詳細說明無法獲得資料和實施控制的情況,公司做出不納入合併範圍的合理性等。

在子公司失控公告披露後第二天,又一個雷引爆了,那就是公司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緣由是未償還貸款。

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的債權人是中信銀行深圳分行,2018年7月17日,中信銀行和騰邦國際簽訂了3億元授信協議,授信期間爲2018年7月17日到2019年7月4日,之後,中信銀行向騰邦國際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合計3億元。

但是到如今,騰邦國際早已過了協議約定的有效期,卻一直沒有支付借款的本金、利息和罰息。鑑於這種情況,中信銀行深圳分行以債權人的身份向法院申請騰邦國際破產清算。

當然,正如公告中所說,目前只是債權人申請,法院受不受理還不一定。但是既然中信銀行已經走到了申請破產清算的地步,那麼不排除中信銀行在法院給出是否受理的確切答覆之前,先行通過訴訟、仲裁的方式,對騰邦國際的銀行賬戶、資產等進行凍結和查封,而這些舉動都將對騰邦國際的經營業務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騰邦國際是中國商業服務行業上市的第一隻股票,且是中國旅遊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的業務包括了旅遊度假、航空運營、商旅管理、金融服務四大方面,其中商旅服務佔比超過80%。

但是就是這樣一家龍頭企業,2019年卻交出了一份相當差的成績單,利潤虧損15.79一眼,這是公司上市9年以來第一次虧損,而且一次就虧損這麼多。

騰邦國際在公告中對虧損原因解釋爲公司在2019年受到金融去槓桿、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加上公司融資受限、資金也比較緊張,導致業務經營困難,進而出現虧損。

如果說2019年公司都能虧成這個樣子,那麼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公司要想打一個翻身仗,那就更難了。從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告也可以看出此點,公司此前公佈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一季度的淨利潤爲虧損6500萬元至7000萬元。

除了業績不佳,子公司失控,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騰邦國際還被官司纏身。據悉,到目前爲止,騰邦國際有58個訴訟案件,其中有15個案件是今年新增的,總計的訴訟金額達到了17億元。

這樣一家公司,本身就連環暴雷,又遇到今年特殊時期,旅遊業受到重創,股票價格可想而知,4月22日,騰邦國際開盤就跌停,到今天,股票收盤價格爲2.76元,持股戶數超過4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