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悄然來臨,季節的變化意味着鳥類活動的變化。雖然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但也是去邛海溼地觀鳥的最佳時間,因爲這個時候,許多候鳥會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此。

邛海溼地鳥類資源豐富,也是我國南方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據瞭解,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邛海溼地公園都會迎來幾十種遷徙候鳥,其中,以骨頂雞、紅嘴鷗數量最多,當然,也不乏珍稀鳥類的蹤影,而西昌市民對這一睹鳥類“芳容”的絕佳機會也是翹首以盼。

海邊喂鳥是市民與遊客喜愛的休閒方式。

大批候鳥即將抵達 週末觀鳥成新的休閒方式

“喂‘海鷗’不,買袋餅乾喂‘海鷗’嘛!”近段時間,漫步在邛海溼地,不時就有一羣羣候鳥或展翅高飛、或慵懶地浮在水面曬太陽,岸邊的商販也抓緊商機,不時向遊客推銷小餅乾。而隨着邛海溼地遷徙候鳥數量的增加,遊湖喂鳥也成爲遊客新的遊覽方式,每當走在邛海公園沿岸,總能看見遊客向空中、水面拋灑餅乾和麪包餵食水鳥,嘴裏還不停吆喝,以吸引他們的注意。湖面上,一羣羣圍繞手划船飛舞着的候鳥也常常引發岸上游客的尖叫。

邛海溼地獨特的水鳥生活環境優勢和天然的保護條件,使這裏成了水鳥的天堂、候鳥的樂園。近年來,邛海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在溼地打造了一個鳥類觀測站,聯合西昌學院、西昌二小的鳥類專家學者及鳥類愛好者們每年對邛海及周邊水域開展水鳥進行觀測。監測數據顯示,邛海國家溼地公園及周邊邛海流域307平方公里的鳥類記錄共有190餘種。其中,種羣數量最大的是骨頂雞,其次是紅嘴鷗、普通鸕鷀、綠翅鴨、赤膀鴨、綠頭鴨等。

據悉,隨着邛海溼地1一6期恢復工程的實施,邛海沿岸恢復了30多公里的生態自然岸線,官壩河、小青河、鵝掌河河口的生態環境也逐步得以修復,爲候鳥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西昌邛海溼地觀測到的鳥類種羣和數量也在年年攀升。這些飛往西昌越冬的遷徙候鳥多數來自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東北、川西高原等地,每年冬季10月前後到來,次年3月以後陸續離開。

邛海溼地一年四季均可觀鳥保護比欣賞更重要

海鳥戲水。

“天氣晴朗,這些鳥兒也喜歡出來曬太陽。”附近的商家介紹,每年1月份,是候鳥最多的時候。但其實,在邛海溼地,一年四季都能看見各類水鳥。據瞭解,除了冬季的遷徙候鳥外,邛海水域常年生活着大量留鳥,也有部分夏季候鳥和旅鳥停留。留鳥是指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類,如喜鵲、麻雀等。旅鳥指遷徙中途經某地區,而又不在該地區繁殖或越冬的鳥類。夏季邛海水域的鳥類也比較豐富,常見的有白鷺、蒼鷺、牛背鷺等,偶爾還可見到鴛鴦。

面對邛海溼地即將迎來的雁飛鶴舞的壯觀場面,國家邛海溼地保護中心也呼籲廣大遊客和市民文明觀鳥。

1、與鳥類保持一定距離,不要向候鳥投擲食物或者其他雜物;

2、拍攝野生鳥類,不可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到它們;

3、不要穿戴顏色鮮豔的衣服和帽子,因爲大多數鳥類視覺非常敏感;

4、觀鳥的時間應與鳥類的棲息規律相適應,安靜觀賞;

5、如果是“發燒友”,建議提前準備《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望遠鏡、長焦照相機等觀鳥設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