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艾肯家電網

曾幾何時,蘇寧、京東、國美 “三國殺”,京東放言:“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

而在今年618的發佈會上,蘇寧易購也放了“狠話”:618期間,蘇寧家電、手機、電腦、超市等品類,比京東百億補貼商品到手價,至少低10%。

還是一樣在比價格,連百分比都一樣。但這不僅僅是零售渠道的價格戰火,也是後疫情時代的必然操作。在現金流珍貴的當下,用低價撬動消費——簡單、直接、“真香”。

當然,618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今年的雙十一,或者任何一場電商節點,都會延續618的“配方”,貫徹“價格爲王”的策略,價格廝殺只會比618更狠。

花式促銷666

用低價撬動消費,今年618可能是花樣最多的一年。消費券、補貼、直播、分期免息……都成了商家“拉客”的標配。

天貓表示,618期間,天貓聯合品牌共同推出100億消費券,並出資追加了40億元現金消費券,天貓也首次推出了“非常6免1”優惠。此外,300位明星也將進入淘寶直播間帶貨,甚至有段子稱:半個娛樂圈撐起了淘寶直播。

京東618將繼續推出“超級百億補貼”,提供超過2億件的五折商品,包括海量電腦數碼、家電、日用消費品、美妝、家居家裝產品以及服飾等商品。直播方向上,京東“連橫”快手,達成戰略合作,並將在618期間聯手“出征”。

而蘇寧,除了“J-10%”外,蘇寧100萬臺蘋果系列產品、100萬臺安卓手機、100萬臺電腦、100萬臺1.5P空調、100萬臺55寸4K彩電、1000萬箱酒等已備貨完畢,價格直降到底,買貴就賠。

相比於“友商”,拼多多的618來得晚了一些,6月6日拼多多開啓618預熱當天,著名主持人周濤將作爲“明星推薦官”登陸拼多多官方直播間。拼多多官方在周濤購買價的基礎上,實施40%至50%的二次補貼,每場追加補貼額度超1億元。

事實證明,商家花式大力度的促銷降價,消費者很“受用”。

6月1日1天,淘寶直播一天的成交支付金額超過51億元。劉濤首秀爆賣1.48億,汪涵登場賣1.56億元……首度官宣參加天貓618大促的蘋果,更是大型“真香”現場,6月1日僅5小時iPhone成交破5億,超蘋果在中國市場1天成交額。

6月1日晚8點,金牌主持孟非亮相蘇寧直播間, 3個小時的直播時間裏,這場名爲《非買不可》的直播秀,全網765萬網友圍觀,並砍下了1.02億元的帶貨戰績。截至20時,蘇寧首日“J-10%”補貼商品銷售暴增2634%,平均補貼幅度在11%-23%之間。

價格爲王,所言不虛。而這還只是預熱階段。

618拼價格是必然

今年618之所以最特別,只因爲它是疫情後的第一個618。疫情過後,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者都在捂緊錢袋子。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大約增加8.07億元,“四捨五入”來看,銀行每天平均有超過700億的存款。網友戲言:說好的報復性消費沒有來,報復性存款卻真的來了。

報復性存款的另一面,就是消費更趨理性、剋制,甚至是保守,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價格敏感。一份南方都市報問卷調查顯示,今年618消費者購買空調看重的前三大因素分別是價格、促銷力度和品牌,所佔權重均超過60%。此外,不同人羣對價格、服務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90後對價格最爲敏感,其次關注節能和品牌;掌握家中裝修大權的80後首要考慮空調品牌,緊隨其後的是折扣力度和價格。

當消費走向剋制,廠家卻亟待出貨,商家正亟待回血,價格的堤壩事實上已經不言而喻。

無論是企業一季報,還是零售終端,第一季度家電市場幾乎全線下滑,銷售停擺遲滯。外銷上,隨着國際疫情發酵,出口承壓。

在這樣的當口,618註定承擔着撬動市場,刺激消費反彈的使命。此前筆者採訪的一位營銷老總就說過:“618,對這一年的銷售非常非常關鍵。如果這一波起來,這一年就問題不大。”

怎樣撬動消費?剛剛過去的五一,已經打了一個樣。消費券、補貼、直播,花式的促銷,已經帶動了一波恢復性消費。618,依然是這個配方,只是參與更廣泛,力度更強勁,規模更盛大。

價格炮火只會更猛

看到今年618的拼價格,就不難推測今年零售價格的走勢了。

首先,整體市場低迷不振的狀況仍將延續。雖然五一、618的促銷,會在一定程度上撬動恢復性消費,但今年一季度受到的來自疫情的劇烈衝擊,仍然需要時間去過渡。由疫情帶來的失業、降薪,停業,以及隨之而來的消費信心受挫、消費能力下滑、有效需求萎縮,都不是短短數日、短短數月所能“消化”。廠家第一季度錯過的訂單,亟待出貨的訴求,也不是一個618就能彌補。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廠家來說,消費恢復都是一個長期過程。

其次,以家電行業爲例,家電業已經駛入存量競爭的深水期,規模的遞增動能,轉而以更新換代的需求爲主,增量有限,增速下滑。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家電行業國內市場零售規模爲 8,032 億元,同比下降 2.2%。供大於求的基本面,價格廝殺在所難免。

存量時代,零售渠道暗流湧動,變局橫生,也可能會激化價格競爭。

阿里聯手蘇寧,京東收購五星後,拼多多抱團國美,國美和京東握手也都一一“官宣”。今年4月,拼多多認購國美2億美元可轉債,同時國美將“家·生活”供應鏈、中大件物流網絡、服務解決方案等“零售基建”接入拼多多,國美全量商品也將上架拼多多。5月28日晚,國美零售再度宣佈獲得了京東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雙方將基於彼此多年沉澱的線上線下優勢,實現更加高效的協同和商品供應鏈的整合互補。

每當零售渠道“生變”,渠道整合加劇,價格就成了搶佔市場份額的彈藥。正如2012年京東崛起,發起價格戰,搶奪線下份額一樣,今年兩線融合加速,零售渠道抱團結盟,互拼價格,搶奪彼此份額。618、雙十一爲代表的電商節點,更將烽火連天。

綜合來看,今年的家電零售,都免不了一場價格惡戰。尤其是618、雙十一。

當然,時至今日,價格早已不是唯一的“彈藥”。打價格、服務、物流、文娛的組合拳,纔是零售渠道比拼的正確姿勢。邀請明星直播,聯手地方衛視舉辦綜藝盛典,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成爲引流吸粉、銷售轉化的助攻。

只是,在消費者的賬本里,價格仍是選擇“付款”的最大考量。(尋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