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訪:地壇醫院擬擴充到400個牀位)

北京地壇醫院擬擴充到400個牀位 百名醫護人員馳援

截至6月15日24時,本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106人。所有確診病例均在北京地壇醫院進行救治。爲加強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處瞭解到,6月15日,市醫院管理中心從友誼醫院、同仁醫院、朝陽醫院等19家市屬醫院,緊急組織抽調100名醫務人員前往地壇醫院支援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工作。在此基礎上,市醫院管理中心又特地選派實踐經驗豐富,馳援武漢3個多月的宣武醫院重症專家姜麗,和地壇醫院重症團隊一起,進一步提高治癒率。

19家市屬醫院百名醫護人員

馳援地壇醫院

潘蘇彥介紹,這19家市屬醫院分別是:友誼醫院、同仁醫院、朝陽醫院、積水潭醫院、天壇醫院、安貞醫院、世紀壇醫院、宣武醫院、清華長庚醫院、中醫醫院、腫瘤醫院、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婦產醫院、口腔醫院、胸科醫院、安定醫院、回龍觀醫院、老年醫院。抽調的100名醫務人員中,醫生24名、護士62名、檢驗人員8名、放射人員6名。

北青報記者在新冠肺炎收治第5病區看到,30多位病患兩人一間在病房中接受治療。走進病區入口,就可以看到一次性手套、護目鏡、手部消毒液等物品。每間病房外都有一個輸送櫃,每日三餐都從輸送櫃中送給病患。病房中,空調、電視、無線WiFi以及獨立衛生間等一應俱全。每位醫護人員走進病房都會跟病人進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溝通。

現有7個病區共220張牀位

三“嚴”原則救治患者

“這一次疫情相對來說來得急一些,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資源調配問題。”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吳國安向北青報記者介紹地壇醫院的救治情況。他表示,目前本市所有新冠肺炎病例都收治在地壇醫院。“醫院進行了牀位資源的調整,上波疫情已經進入尾聲,只留了一個病區進行救治。準確地說僅有一名境外輸入患者還未出院。這波疫情發生後,上週六日醫院迅速將病區擴展至7個。目前本市的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少量篩查病例都在本院,ICU也用來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例。”吳國安表示,第一梯隊的病牀擴展到220張牀位,第二梯隊做了擴展到400張牀位的準備。

地壇醫院醫務處處長馬剡芳也向北青報記者介紹瞭如何緊急調配醫護人員。她提到,上週六醫院緊急向各科室調集了12名醫生。“目前,醫生的人數達到24人,我們緊急排了應急班,6名醫生一組來應對緊急狀況。”

在護理人員安排方面,更是盡了最大努力,該院護理部主任張志雲告訴北青報記者,護理部緊急按照醫院的佈置安排,騰挪病區牀位以及準備設施。全院各個病區也抽調護士進行支援,“這期間也是週末,我們住在附近的護士長都被我叫到醫院來做病人的轉運工作。上週末,我們一共調了44名護士進行護理,截至昨天,地壇醫院本院和分院的護士人數達到64名”。

隨着病人數量的增加,市醫管中心調來全市18家醫院的62名護士支援應急區。其中包括16名重症病區的護士和46名普通科室護士。整個應急區內大約有110餘名護士的人力調配能力。“這些護士中有23人沒有新冠肺炎病人護理經驗。我們都將對他們進行培訓。今天他們將能夠走上工作崗位”張志雲說。

在患者的救護方面,吳國安特意強調,地壇醫院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方面有三個“嚴”。第一個“嚴“是對發熱門診,普通門診、急診以及病房的嚴密排查。第二個“嚴”就是嚴防院感。第三“嚴”就是要密切關注病人病情,不要讓普通病人發展成重症。

天氣、生活習慣等因素

均可能帶來臨牀表現差異

此外,馬剡芳還回應了確診患者存在的症狀“稀有”的問題。她介紹,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國有很多“奇特”的表現,包括腸道不適等相關症狀,以前境內病例不多,這也屬於正常,因爲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病毒,有許多未知,還要不斷觀察研究。當然,天氣、不同地區患者的體質、生活習慣、患者構成,這些可能都會帶來臨牀表現上的差異。

從目前看,新冠病毒可以侵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每個人體質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在平時的發熱門診、急診,都可能發現感染者。現在北京要求對發熱患者進行“1+3”的篩查、對門診進行嚴格管理、要求醫院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都是爲了防止造成感染。如果遇到沒有發熱症狀的患者怎麼辦?馬剡芳稱現在患者發熱來醫院,可能要不厭其煩地掃碼、被多次詢問是否去過高危地區接觸過高危人羣,一定要說實話,不要去隱瞞自己的病情和接觸史。

延伸閱讀
  • 北京一川菜館5名員工均確診 餐廳曾提醒顧客做檢測
  • 北京新發地疫情密接者出現明顯續發感染
  • 北京兩大機場超800次航班取消 省際長途客運暫停
韓佳鵬 本文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