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出身、樣貌長相一般、家庭條件一般,就算現在已經很紅了,但是觀衆們對張譯的瞭解還是淺之又淺,甚至只知道他演戲很棒,但是卻叫不出他的名字,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影帝張譯的故事。

1978年,張譯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張譯性子非常內斂害羞,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坐在地板上玩玩具,不鬧不吵。

因爲母親心臟不好,他跟姐姐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母親身體不適。父親是一名音樂教師,清高嚴肅,總是希望張譯能夠有所作爲。

因爲從小就喜歡聽早播廣播,因此,張譯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播音員。初中時,他就開始私下練習各種的播音技巧與普通話。高二的時候,張譯參加了高考的播音專業考試,結果專業成績位列第一,這讓他對第二年正式參加高考時胸有成竹。

高三時填報志願,他孤注一擲,將三個志願全部填報了北京廣播學院,即使當時浙江廣播學院已經錄取了他,他卻絲毫不爲所動,一心就要上北京廣播學院。

考試結束,他的專業成績,文化課成績都十分的優秀,看似理所當然高考中榜,結果張譯卻意外落榜了。

一個多月後,居委會大媽給張譯送來“待業青年證”,這對已經暢想未來自己播音事業的張譯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作爲音樂老師的父親,則一心支持張譯接觸播音,走藝術道路。

爲此飽受打擊的張譯,差點就因此消沉下去了。好在當時哈爾濱話劇院招生,張譯父親東拼西湊將其送了進去。

不喜歡錶演的張譯,在學校就是度日如年。直到在話劇團,他看到了《地質師》《一人頭上一方天》這兩部話劇,當時張譯被話劇舞臺上演員的表演深深地感動到了。

那種表演的感覺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張譯,他開始對話劇有了興趣,對錶演有了興趣,他再次有了要去北京的想法,而這次,不是爲了播音,而是爲了表演。

後來愛上話劇的張譯來到北京,開始了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的生活。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招生,20歲的張譯,穿上了軍裝,如願成爲了“北京話劇界”的一員 。

但當時學費有點高,希望他有所成就的父親,再次爲他湊齊了錢在學員班,張譯一直被嫌醜,也沒戲可演,好不容易輪上一次,卻因爲緊張發揮得不好,處女秀以失敗告終。

同學們都演上主角的時候,張譯的“主業”是在下部隊的晚會中演雙簧,偶爾也兼職主持人,並且負責裝臺卸臺等一系列“副業”工作。但他卻非常珍惜在學校裏學習的每一個機會。或許是因爲父親在等他功成名就,又或許是因家裏舉債送他來的。

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都沒放棄,場記、劇務、編劇、跑腿、龍套,只要是有關表演他都幹過。好運終是能來到堅強的人身上,在2006年張譯終於等來軍事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當時他已經跑了10年的龍套。

大家都知道《士兵突擊》是張譯極具代表的幾部作品之一,劇中張譯在北京天安門前的哭戲,感動了無數人。或許那一刻,他也是想到了自己演戲道路上的堅持和心酸,所以才哭的肝腸寸斷。

少有人知的是,當時得知康洪雷要拍電視劇《士兵突擊》時,張譯爲了進入這個劇組,給導演寫了三千字的自薦書,列舉了16條原因,爲自己爭取“許三多”的角色,而導演一個“哼”便沒了下文。

一個“哼”字對初出茅廬的演員自信心的打擊實在太大了,用張譯的話講“我的心都碎了”。但張譯是個倔脾氣,即使演不了許三多,他也一定要爲自己爭取一個角色。

後來張譯沒能演成“許三多”,變成了把許三多招入部隊的史今。甚至爲了這個角色,他離開了呆了9年的部隊,在“鐵飯碗”和“史班長”之間,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史班長”。

隨後他的演藝生涯似乎跟開了掛一樣,參演了很多非常爆紅的電視劇,比如《三七撞上二十一》、《我的團長我的團》、《新上門女婿》、《北京愛情故事》、《溫州一家人》、《雞毛飛上天》等多部影視作品,都很受觀衆的喜愛,而且他不僅演技炸裂,品德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

後來張譯憑藉着《親愛的》這部劇,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這個獎是他演員生涯中的第一個專業獎項,當時他已經40歲了。

領獎臺上,張譯一口氣說了17個“感謝”,謝天謝地,唯獨忘了謝謝這麼多年,無論怎樣都沒放棄的自己。迎難而上容易,但迎了這麼多難還在往上爬的,張譯算是爲數不多的人。

演藝事業坎坷的同時,張譯的感情生活也頗爲不順。早前張譯曾經交往過一個女朋友,由於身上沒有錢,沒有車也沒有房,拍戲還處處碰壁,.原本就沒打算與她結婚的女友,最後因爲在張譯身上看不到希望而選擇與他分手。

張譯現在的老婆叫錢琳琳,曾是央視主持人,實際年齡要比張譯大6歲,而且之前已經結過一次婚。但張譯並不介意這些,結婚之後兩人也沒有因爲年齡的差距而產生隔閡。

可能正是因爲錢琳琳陪伴張譯走過了事業的最低谷,所以張譯對她纔會格外的愛護。哪怕是如今事業有成、名利雙收,成爲影帝之後,也依然對老婆敬愛有加,從沒出現過緋聞。

如今張譯已經42歲了,他現在的成就和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雖然有人說他醜,但我並不認可,倒是覺得他那醜帥的樣子,還挺吸引人的。你們喜歡張譯嗎?最喜歡他演的那個角色?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區給小編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