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12 月 30 日消息 據新華社報道,日前美國堪薩斯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爲,距今約 260 萬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發可能導致了巨齒鯊這一古老物種從地球滅絕。目前這一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

超新星爆發是某些恆星在壽命接近末期的一種劇烈的爆炸,這種爆炸過程中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所在的整個星系,並可持續影響幾個周甚至幾個月,然後逐漸衰退直至消失。一次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能量可相當於太陽一生的輻射總和。

美國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物教授阿德里安 · 梅洛特表示,遠古海底沉積物中鐵 - 60 同位素等物質的存在,爲超新星爆發提供了 “確鑿”的證據。除了超新星爆發外,沒有其他方法在地球上自然合成鐵 - 60 同位素。研究發現,針對鐵 - 60 的研究能夠大致確定超新星爆發的時間和位置,而且這一期間超新星爆發不止發生一次。

梅洛特團隊對這一課題進行了長達 15 年的研究,他們認爲,超新星爆發所釋放的能量足以穿透大氣層,進而給史前巨型動物造成致命輻射。超新星爆發時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層碰撞會產生大量的μ介子,其質量是電子的 207 倍,可以到達海洋深處。少量的μ介子對生物無害,但大量μ介子出現會造成細胞變異甚至癌變,一次超新星爆發後產生的輻射抵達地球后,所產生的μ介子數量可增加數百倍。

對於大型史前生物來講,它們的體積和質量越大,所吸收的輻射更多,因此造成的傷害也越大。預計一次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射線,可以使得與人類體積相當的動物癌症發病率上升 50%。巨齒鯊滅絕於 260 萬年前,當時距離地球 150 光年的位置的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輻射剛好抵達地球,因此產生了大量的μ介子,這導致了巨齒鯊等巨型海洋生物的滅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