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场抗日战争中大快人心的进攻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由一群大学生组成的中国坦克兵在异国他乡亮剑,让日军精锐师团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日军师团的指挥部也被中国坦克兵攻克。这场战斗在抗战历史上被称为“瓦鲁班大捷”。那么,瓦鲁班大捷的具体经过是怎么回事呢?

在介绍瓦鲁班大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斗的主角——中国大学生坦克兵。

说到中国大学生坦克兵,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驻印军这支抗日劲旅了。在远征军第一次参战失败后,为了快速地提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当时的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就从美国购买了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这些武器中就包括美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主力坦克——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其性能完全碾压日军的所有坦克。换句话说,这些美式先进坦克的出现,让当时的中国军队在装备上形成了对日军坦克的绝对优势。

但是,先进的坦克需要高学历的人才驾驭。可当时的中国军队的兵员学历普遍偏低,这该怎么办呢?为了征召大学生参军参战,教育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当时的教育部门甚至做出承诺:如果大学生报名参军,其学籍可以继续保留。就这样,在爱国情怀的驱动与教育部门的要求下,西南大后方的大学生们就纷纷投笔从戎。这些大学生被运输机空运到了位于印度境内的中国驻印军训练基地。很快,大学生就成为了中国驻印军士兵的骨干力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加入驻印军坦克部队服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坦克兵。由于这些大学生在当时的国内属于顶尖的学历人才,其在美国教官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先进的美式坦克。中国驻印军反击战打响之前,驻印军坦克部队被整编为7个坦克营,而参加瓦鲁班战斗的就是由大学生官兵组成的驻印军战车第一营。

1943年10月,驻印军部队向日军发起反击,中国反击缅甸日军的战斗打响了。经过几个月的激战,日军第18师团遭遇我军沉重打击。然而,当时的日军仍然不甘心失败,在驻印军取得孟关大捷的胜利后,日军第18师团两个联队的兵力就快速南撤。这伙极度凶残的日军还在撤退途中袭击了美军的一支突击队,并缴获了一定数量的美式装备,美军突击队很快向中国驻印军发出求援电报。

在接到美军的求援电报后,驻印军战车第一营的官兵迅速出动。这个营的派出一个连的M3斯图亚特坦克在营长赵振宇的带领下向日军猛扑过来,这些大学生坦克兵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出乎这些大学生坦克兵预料的是,他们所驾驶的坦克还在战斗中冲进了日军第18师团的一处军官营地,将正在开会的日军高级军官全部消灭。

就在中国坦克兵全力消灭日军的同时,正面战线的新编第22师向瓦鲁班据点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为了配合正面部队作战,大学生坦克兵们不顾疲劳和伤亡,驾驶坦克一路向前狂奔。他们攻克了日军的一个又一个阵地,其坦克履带下碾死了不计其数的日军。在战斗途中,坦克车长张天翼突然发现:日军2门在半道上反坦克炮向驻印军的坦克开火。张天翼二话不说,直接开火炸毁了日军一门反坦克炮。随后,张天翼所在的坦克直接开过去,将日军第二门反坦克炮直接撞翻,并将日军反坦克炮兵当场碾死。

中国大学生坦克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前开进。此刻,这些大学生坦克兵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消灭敌人,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敢于顽抗的敌人。但他们也在战斗中经历了残酷的考验!在坦克纵队行进到那宁河地区后,残余日军组成反坦克特工队向大学生坦克兵发起疯狂反扑。在战斗中,一辆M3坦克被日军炸伤,但这辆坦克的驾驶员杨少安在身边战友牺牲的情况下,仍然用机枪与日军血战,最后牺牲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还有一辆坦克被日军地雷炸毁,这辆坦克的驾驶员王英华站在已经成为废铁的坦克里与日军战斗。当时,王英华的右手被敌人炸断了,但这名坚强的坦克兵用自己的左手紧握冲锋枪向日军射击,直至打光全部的子弹,最后壮烈牺牲。王英华刚刚牺牲,另一辆坦克就开上来,接替已经牺牲的王英华继续战斗,这辆坦克的车长赵际昌用机枪火力击毙了几乎所有的日本兵,为自己的战友王英华报仇雪耻。

中国的大学生坦克兵以伟大爱国精神支撑起来的英雄壮举与日军反复恶战,尽管有很多大学生坦克兵在战斗中牺牲了。但他们的战友拿起武器,向最后的胜利前进!经过艰苦激战,大学生坦克兵终于抵达日军第18师团指挥部,师团长田中被迫逃走,指挥部所有的日军军官被大学生坦克兵全部击毙。在战斗结束后,坦克兵们缴获了日军第18师团的印章和大量作战文件。

瓦鲁班战斗以驻印军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战斗中,驻印军歼灭日军4500多人,除了极少数日军部队逃跑外,日军第18师团的主力部队和指挥部几乎全军覆没。尽管我们的大学生坦克兵在战斗中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他们为瓦鲁班大捷所做出的贡献,乃至为中国抗战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包括王英华、杨少安在内的中国坦克兵,他们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