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都開始慷慨解囊,爲武漢助力,爲中國加油。然而也有一部分企業家沒有捐錢,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聲討,潘石屹就是被推上風口的一位企業家。

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潘石屹夫婦爲哈佛大學捐款上億,卻不爲武漢捐錢。很多人罵他賣國賊、沒有社會責任感。完全從個人情感角度出發,這些言論確實能站得住腳,身爲中國人,爲國外大學捐款,自己的國家卻捨不得捐一點錢。但是在如今信息紛繁複雜的時代,我們要客觀看問題,不能總是情感用事。

首先,我們說一下哈弗捐款。很多人都沒有仔細的去查閱資料,僅憑着一些自媒體娛樂新聞,簡單認爲捐錢就是爲了他自己的兒子可以上哈佛,確實可能有這種嫌疑,但是查閱當年的資料,可以知道他和哈佛簽訂了"SOHO中國助學金"協議,簽約金額爲1千5百萬美元。基金會計劃共捐助1億美元,用於資助在世界一流大學攻讀本科的中國貧困學生,家庭年收入6.5萬以下的學子都可以申請。就算是爲了他兒子,但是這樣的做法會使得很多中國學子受益,何樂而不爲。

其次,社會責任可不是廣大網友理解的捐錢這麼簡單。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多重含義,其中包括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對債權人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對社會公衆的責任和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如果大家能正確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我想不會再有人無腦的認爲企業家不捐錢就是不負有社會責任。企業家最重要的使命當然是爲經濟注入新鮮血液,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等等。大家去查查資料就可以知道潘石屹也辦過不少企業,爲我國經濟也做過不少貢獻。所以還是希望廣大網友不要情感用事、不要道德綁架,理性抗疫。

再者,信息爆炸時代,不要人云亦云,說話要有證據,對別人的話也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潘石屹,他身上確實發生了很多存在爭議的事件。但是不能因此全盤否定,他也幹過很多好事,做過很多貢獻。只是大家都停留自人云亦云時代,沒有人願意去求證事實。他不僅是著名的地產大佬、還是比較著名的娛樂大師、營銷大師、人大代表。曾多此作爲亞洲博鰲論壇的主講人,他與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基金會,旨在通過資助教育而改變貧困地區的學生和家庭的命運並對家鄉的母校潘集寨學校進行了大力的資助還幫助甘肅的一些貧困地區的學校建築合格的廁所讓當地的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潘石屹也同時是阿拉善和富平基金的資助人。所以最基本的看人態度我想大家在學校一定學過。,要一分爲二,要客觀。

最後想告訴大家,道德綁架是非常可怕的事。農民歌手朱之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有一家媒體對朱之文進行了專訪,在這次專訪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從朱之文成名之後,鄰里街坊都跑來向他借錢,理由幾乎都是,朱之文收入過千萬,他花不完,理應借錢給大家,從借錢人的語氣中,似乎能感受到,向朱之文借錢就是給他面子。朱之文坦言道,他的收入並不是大家傳言的那樣,百萬是真的,千萬他還沒達到那種程度。在道德綁架之下,朱之文借出了100多萬,看着桌上擺滿的借條,他也是很無奈,與其說借,不如說是白送。

他不可能把這些錢要回來,討債就意味着得罪鄰里。這就是道德綁架的可怕之處,人家能掙錢是人家靠本事掙得,掙錢多並不一定就要給別人,給不給是自由,在道德綁架之下,很可能會讓一些壞人鑽空子。

還有最近火神山醫院工人不要錢事件,有的網友評論很實在。他們說道,還是拿錢,畢竟都是在冒着生命危險在做事,還有妻兒子女要養活。不要錢的行爲確實讓人敬佩,許多人點贊,但是這樣的行爲可能會帶來一定危害。在這種無償奉獻的呼聲下,還有誰敢輕易拿工資,沒了工資,誰句實話,還有多少人願意投身與這樣的事業?

所以呼籲大家,看問題不要總是從道德的角度,反而要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考慮,激勵與收穫纔是主流。努力工作、敢擔大風險就理應獲得高報酬。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切,只有當人的低層次的需求(生理、安全需求)滿足了,人才與可能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的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如果按正常順序,強行發展高需求,結果可想而知。

單選|你覺得企業家捐不捐錢是個人自由嗎?

不是
打開百度APP進行投票

所以,我覺得,面對疫情,部分企業家不捐錢遭網友聲討,並不是不履行社會責任,捐不捐錢是個人自由,沒必要道德綁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