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倒數第二位皇帝(南明除外),明熹宗朱由校,也就是天啓皇帝,與這位皇帝齊名的正是他寵信的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太監裏的巔峯說的就是這位,不僅心狠手辣,而且獨斷專行。天啓皇帝當皇帝那幾年,魏忠賢如魚得水,而皇帝本人除了當好一個木匠外別無所求。就算死前天啓皇帝朱由校還對着弟弟信王朱由檢說要重用魏忠賢!這不止是主僕情分了!而是惺惺相惜。可是事實是這樣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我們來分析一下,朱由校的成長曆程,從小自己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兢兢業業,小心翼翼當了十幾年太子,不受待見,朱由校的爺爺明神宗朱翊鈞,著名的萬曆皇帝不喜歡他父親朱常洛,想立的太子是朱由校的叔叔!那麼,從小生活在這個大壓力環境又沒有媽的環境裏,於是朱由校的奶媽上線了,就是奶媽界巔峯客氏。自然是朱由校最大的依賴,父母給不了的,奶媽能給。父親好不容易等上線當皇帝,一個月就死了,疑點重重,還是喫了藥丸喫死的!朱由校心裏能沒有一點想法嗎?

正如唐伯虎那句詩那樣,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朱由校就是這樣,他對這個滿目瘡痍,爾虞我詐的末代明朝,延誤試問哪個十幾歲的孩子不血氣方剛,想建功立業,不是朱由校不想,而是他失望了!魏忠賢是什麼?只是他手裏的棋子,是朱由校用來逃避現實的擋箭牌!

至於爲什麼在幾年後,朱由校爲什麼會突然墜河,爲什麼會因此一病不起,或許正是他自己願意的。至於死之前爲什麼會說,重用魏忠賢這種話,是他有心無力,正話反說,既穩住了魏忠賢,又穩住了未來的皇帝現在的信王朱由檢,朱由校明白這幾年魏忠賢做了什麼!他在病重時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大明最後一絲希望。

朱由校逃避的那些日子,皇后張嫣曾經拿着趙高傳,刺激他,可他不爲所動,朱由校性格軟弱,而魏忠賢正好心狠手辣,正好鎮住那些東林書院也就是東林黨那一批人。

天啓皇帝朱由校不傻,作爲一個皇帝他不可能對明朝沒有執念,從小到大他經歷了太多,母親早逝,父親暴斃而死,皇后懷孕被害的不孕不育,他難道不想改變,他難道不想流芳百世嗎?可是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的爺爺幾十年不上朝,朝廷千瘡百孔,而他寄予希望的魏忠賢,也慢慢變成了一顆毒瘤。而溺水病重是他唯一能做的,希望要留着給下個皇帝。

朱由校的人生,只有做木匠時雕刻木頭時,纔是感覺自己活着有意義。朱由校的死,我更傾向於無力迴天絕望自殺,而不是陰謀。可惜的是選錯了繼承人,朱由檢雖好,卻比他更不適合當皇帝。

而魏忠賢雖是知己,權衡利弊之下,大明江山還是更重要。所以纔會說出讓下一任皇帝重用魏忠賢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忠賢註定的結局,只有這樣說,弟弟朱由檢才能贏,魏忠賢才能輸,而他才能放心連接權力,一了百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