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第二長、世界第四長河流(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的艾塔斯卡湖被認爲是密西西比河主要的發源地,按此計算密西西比河的長度只有3767公里,比黃河要短1697公里,排在黃河之後)。

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巴顏喀拉山脈等支脈發源,到最終注入我國最大的內海渤海,黃河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形一路向東,先後流經我國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以及山東9個省級行政區劃,總流域面積約75.2443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約爲335.5億立方米。

黃河雖爲我國北部的大河,但是按照年徑流量來對比還不如岷江、贛江、漢江、湘江等長江的支流,甚至還不及流域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的閩江(全長562公里,年徑流量約爲624億立方米)。

既然黃河徑流量相對比較小,爲何黃河流經的省區多達九個,唯獨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說法呢?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究竟給寧夏帶來了什麼?實際上這與寧夏獨特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關係,正是因爲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當地人們世世代代“靠水喫水”。

從地圖上看一下不難知道,黃河自中衛市南長灘進入寧夏起,到石嘴山市麻黃溝出境止,黃河寧夏段全長397公里,這個長度幾乎佔到了黃河全長的十四分之一。

雖然寧夏處在我國大西北內陸地區,距海較遠,受海洋水汽影響較小,屬於半乾旱區,降雨量也只有區區約爲200毫米。但是由於黃河流經的寧夏段土地平坦,黃河由西南向東北三收兩放形成衛寧和銀川兩個平原,河水流經其中且流速緩慢,這爲當地的灌溉農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000多年來人們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造就了一片“塞上江南”。

也正是由於黃河靜靜地在寧夏流過,使得這裏不用靠“天”就能喫飯,因此也就有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說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