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問題表面上看是一場亂戰,內中卻蘊藏着幾條很清晰的主線,如果能把這幾條主線捋清楚,就能找到讓敘利亞重歸和平的辦法。

敘利亞戰爭起源

2010年,一場“阿拉伯之春”運動席捲阿拉伯世界,造成突尼斯、利比亞、埃及等國嚴重動盪,敘利亞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

這些國家都具有大致相似的特點:專制統治體制僵化,經濟不佳失業率高,政府人員貪污、人民生活貧困。歸結爲一句話,是因老百姓日子過得不太舒心,所引發的一系列抗議活動。

敘利亞存在同樣的問題,而且程度還不輕。該國大部分人口是遜尼派,但執政者是佔少數的什葉派阿拉維派。因爲常年同以色列處於敵對狀態(埃及、約旦等國已同以色列和解),使得很大部分財政收入都用作軍費,讓本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敘利亞地理位置又很重要,瀕臨地中海,處於中東心臟地帶,當然會有很多國家惦記,包括美國、土耳其等國。

當“阿拉伯之春”引發敘利亞民衆抗議時,敘利亞當局沒能及時妥善的處理矛盾,以致事態愈發嚴重,反對派在外來勢力的支持下,武裝起來同政府對抗。敘政府軍一路敗退,最危急時只能控制全國20%的領土,直到俄羅斯介入,方纔轉危爲安。

各方勢力參與其中

敘利亞局勢這麼亂,是因爲摻合的力量太多。美國、土耳其、邊境地帶的庫爾德人、海灣遜尼派富國等,都想插上一手,光是後面有金主的反對派武裝,大大小小就有七八個。

敘利亞、伊朗、黎巴嫩構成的“什葉派之弧”,被美國視爲中東最大的反對力量,而敘利亞又是這道“弧”的中樞。只要解決敘利亞,就能使伊朗更加孤立,這也是美國參與其中的重要目的。

至於土耳其,在“脫亞入歐”遭到拒絕後,轉而將發展重心移到東邊,既然無法入夥歐盟,那只有加強在中東的地位。在歷史上,土耳其曾用手段佔據了原屬敘利亞的亞歷山大勒塔,嚐到甜頭後一直對敘北地區心懷不軌。

以沙特爲首的海灣富國,早就對敘利亞不滿,伊朗被沙特視爲最大敵人,敘利亞又是伊朗的忠實夥伴。此次敘利亞有難,海灣各國也沒少出錢出武器贊助反對派武裝。

庫爾德力量,這個中東第四大民族聚居於兩伊、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地區,一直在謀求自治或是更高的政治地位。此次敘內亂,東北地區庫爾德人在美國支持下,也捲了進來。美國初衷是利用庫爾德對付伊斯蘭國,但趁機實現自身訴求也是無法避免的事。

如何重歸和平

應從內外兩方面展開:

內部:如今敘俄聯軍已取得優勢,收復了大部分國土,要不是土基幹擾,或許反對派武裝已無容身之地。此時正是同反對武裝和解的時機,已經打了快十年,即使反對武裝厭戰情緒也到達極限,人心思定是大趨勢,通過談判、政治攻勢促成反對武裝的分化。(政治手段可能是敘利亞的弱項,俄羅斯對此也不擅長)

外部:美國曾有段時間拋棄了庫爾德人,撤軍回國,也就是說介入程度不是很深;海灣國家只是出錢出武器贊助,反對派武裝瓦解後他們也使不上勁;剩下最大的阻礙就是土基,直接出兵佔着敘北部地區還賴着不走。

那麼一鼓作氣解決土基這根棍,敘利亞問題應能大局初定。對土基談是沒什麼用的,只能通過敘俄聯軍自己的努力,將之驅逐出境,這一點需要下很大決心,特別是俄羅斯。但在矛盾沒有完全激化之前,俄羅斯也不情願同土基大動干戈。最大可能是,大家各自保住自己的利益,得過且過。

其實還有一股勢力很着急,那就是歐洲。敘利亞難民問題,現在已是歐盟各國的心頭大患。收吧無法承受,不收吧有違一向宣揚的人道主義,真是左右爲難。土基這邊也一直利用難民問題要挾歐盟,搞得歐盟很被動。如果能借用歐盟的力量,給土基施加壓力,或有讓其退出敘利亞的可能,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

如果都不行,那就只能硬打了。一句話,土基問題不解決,敘和平將會遙遙無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