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大部分過了1週歲之後的寶寶,通常都已經會“獨站”了,被人牽着手時,也能走上幾步,而到了16個月時,寶寶往往就有獨自走路的能力。

不過,每一個寶寶的身體發展表現都不相同,每一個寶寶也都有自己的獨特表現,獨自走路當然也不例外。通常,寶寶的站立與行走,還會由於環境和撫養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使相同年齡寶寶的動作發育並不完全一樣,比如,有的發育快一點,有的則慢一點。

因此,只要前後差距不是太遠就算正常,早一些晚一些與寶寶的智能、體位大小以及爸爸媽媽的能力都沒有關係。

要知道,寶寶不會“故意”晚學會走路,而家長着急也不能改變成加速寶寶學走路的速度。所以,父母需要做的是,保持密切注意,看寶寶是否有合宜的獨自行走反應表現。實際上,寶寶學走路,大有自己的時間表呢,根據嬰兒發展研究部門的調查,發現:

約有50%寶寶在12個月可以放手走幾步,

約有90%寶寶可以在14個月獨自行走,

約有100%的寶寶都可以在18個月自行走路。

這說明,寶寶的動作展與邁步行走有自己的規律。

一般來說,寶寶學站的平均月齡11個月左右,其實,早一天晚一天都沒有什麼,只是獨站的寶寶會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這不但促進寶寶學走路,而且對促進寶寶心理發展有重要意義。

讓寶寶獨站或學走路,爸爸媽媽還要掌握好時機。因爲,寶寶學走路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隨着寶寶肢體運動能力的日益增強,在經歷翻身、坐、爬、站之後,走路才被提到日程上來。讓寶寶獨站,家長最好先做好以下兩蹼輔助條件:

1、訓練寶寶的身體平衡感

寶寶要獨站或走路之前,還要有良好的平衡感纔可以。當寶寶能試着自己站立時,爸爸媽媽可以運用聲音或具有吸引力的物品,引導寶寶自己站立一會兒,從以訓練他的穩定度與平衡感。

2、爲寶寶的體力做營養儲備

想讓寶寶儘快學會站立或走路,體能營養還要跟得上,平時應多給寶寶喫一些含鈣食物,以保證寶寶骨骼的正常發育,從而爲學步加分。

讓寶寶獨站,大人還要掌握一些方法與技巧:

1、扶起、坐下練習

開始讓寶寶學站時,可以用兩手扶住寶寶腋下,將坐着的寶寶扶起,讓他站立起來,片刻之後,就要讓寶寶坐下。

2、拉站三步曲

一、當寶寶在牀上躺着的時候,可以拉住他的雙手,讓他坐起來;

二、然後,再拉成蹲位;

三、最後,把寶寶拉成站立的姿勢;

幾分鐘之後,就可讓寶寶躺下;如此,反覆訓練一段時間。

3、靠牆站立

當寶寶學站有了一些基礎之後,可以讓他靠着牆站立,背部和臀部貼着牆,雙腿分開站一會兒。

不過,如果寶寶過了18個月時,還是無法獨自站立或走路,那麼,家長就應該重視起來,儘快速找專家醫師們諮詢或檢查,確認一下寶寶的身全是否有問題,如果確認有無疾病存在,由可以從以下幾點裏找原因:

1.寶寶生長發育不良,慢於同齡嬰兒,造成肌肉骨骼不足;

2.寶寶的衣物穿得過多或過厚,從而影響活動能力;

3.寶寶常被放置在學步車之內,使他沒有走的機會;

4.寶寶很少有機會在地上活動,因爲經常被大人抱着;

5.寶寶十分着迷各種手部動作,總是減少走的機會;

6.寶寶體重過重,超過同齡嬰兒,造成缺乏“動機”;

7.寶寶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所以畏懼不肯學走。

最後,關於寶寶的“獨站”問題,父母還要牢記一句金科玉律:

每一位寶寶都有獨特發展時程表,只要沒有不當的外因阻礙寶寶獨自行走,便不必過分擔心。

要知道,很多時候寶寶的表現差異很大,比如:

有的寶寶雖然很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在地;

有的寶寶在前一天還是“爬蟲類”,而隔一天就變成“北京猿人”;

還有的寶寶十分享受已會走的樂趣,總是纏着爸爸媽媽帶他出去走動一番。

由此可見,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沒有必要要求自己的寶寶同別人一樣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