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部呈现水平位未形成生理弯曲,喷门括约肌松弛,所以宝宝吃饱了以后奶容易反流入食道,从而引起呕吐。

另外,喂奶的时候如果喂养的姿势不正确,喂养不当也会将气体吸入胃内从而造成吐奶。所以,宝宝吃完奶以后一定要拍嗝,将胃内气体给排出,防止溢奶。

1、为什么要拍嗝?其实宝宝打嗝一般都有以下这两方面的原因:

A、膈肌正常发育的体现: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宝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开始打嗝了,可能原因就是宝宝的膈肌正在进行发育。

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让宝宝打一会儿膈,然后自己就会停止的,不必刻意的去进行处理。横膈膜通常是在四五个月之后发育比较的良好,但是这主要是取决于婴儿的个人体质。

B、宝宝喂养不当:新生儿的胃部不像我们正常成年人一样,而是横着的,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吃奶之后直接地平躺非常容易出现溢奶、吐奶的现象。

此时爸爸妈妈应该及时的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给排出来。只要减少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可以减轻吐奶、溢奶的情况以及次数。

2、拍嗝的方法:

A、趴在妈妈肩头进行拍嗝:宝宝趴在你的肩头,可以用同一侧的胳膊托住宝宝的屁股,宝宝的身体竖直并且伸展开,用另外一只手做空心状,由下至上轻叩背部。每次拍嗝2-3分钟左右即可。

B、坐在妈妈的大腿上面拍嗝:可以让宝宝坐在妈妈的大腿上面,身体前倾,用手托住他的下巴或者是让宝宝趴在妈妈的前臂,同侧手扶着宝宝的肩膀,用另外一只手做空心状轻拍或者是抚摸宝宝的背部,直到宝宝打出响亮的嗝,这就是拍好嗝了。

3、怎么样才可以知道已经拍好嗝了哪?

如果听见了响亮的嗝声,一般来说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嗝声不大,而且宝宝继续喝奶的意愿不高,那么就需要继续地拍了。

4、拍嗝的手势:

A、手型:可以将手微微的合拢成空心掌形,不要用手平平地拍打宝宝的后背。

B、力度:拍隔的时候力度要适宜,主要是以宝妈可以感受到宝宝身体的轻微颤动为宜。

5、拍嗝的时机:

A、宝宝吃完奶之后需要拍嗝:如果宝宝吃完奶之后就睡觉了,建议还是抱起来先进行拍嗝,再哄睡,避免宝宝睡眠之中吐奶窒息的风险。

B、宝宝吃奶瓶,喂奶量比较大的时候:为了可以避免宝宝一口气喝太多以及太快,可以在喂奶中间停一停,让宝宝休息一下,拍一拍嗝再继续的吃。

C、宝宝吃母乳的时候:吃完一边再换到另外一边,在换边的间隙也是可以拍嗝的。

6、预防宝宝溢奶的方法:

A、喂奶之前先换尿布,喂奶之后尽量的少搬动婴儿。

B、采用比较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地抱起宝宝来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可以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就会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C、对于用奶嘴吃奶的宝宝,选择大小最为合适的奶嘴;

D、注意喂奶的姿势,不要喂得过饱,在啼哭的时候不要急于喂奶,不吸空奶瓶。

E、喂奶量不宜过多,少量多餐,间隔不宜过密。

当然如果真的拍不出嗝,可以将宝宝慢慢平放在床上片刻,再抱起拍嗝效果会比较的好。如果仍然拍不出嗝可以让宝宝侧卧位,头及上身抬高30-40°,使奶汁容易经过胃进入十二指,也是可以防止吐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