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不爱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多多最近不爱学习,老师多次向妈妈反映,上课不专心,爱搞小动作。放学回家后,妈妈也发现孩子不爱写作业,拖拖拉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一般来说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厌学情绪,这是一种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的表现,主要表现有上课不专心听讲,开小差,写作业不积极,找各种借口拖拉等。

当孩子表现出厌学情绪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忍不住想要批评孩子,但是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排斥和逆反心理,可能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习遇到困难,习得性无助,缺乏反馈,与同学老师关系不好,家长期望过高等等,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引导,会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很多家长为此苦恼不已。其实相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和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家长可以适时运用椰壳效应来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二,椰壳效应,找到孩子喜欢的方式,消除厌烦心理。

1,什么是椰壳效应?

《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书中曾提到椰壳效应一词。

有一个孩子很不喜欢吃饭,挑食、厌食,每天吃的饭都特别少,苦恼的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孩子的爸爸带回了一个新颖别致的椰壳。

孩子看到椰壳后爱不释手,爸爸就把椰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吃饭的饭碗。结果,孩子吃得有滋有味,竟然爱上了吃饭。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椰壳效应”。

椰壳效应说的是只要父母找到正确的方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孩子的厌烦心理就能迎刃而解。

2,巧用椰壳效应的好处:“要孩子学习”变成“孩子要学习”。

同样是吃饭,食物不变,只是改变吃饭的工具,用孩子喜欢的椰壳当碗,却大大提高了孩子吃饭的兴趣。而用普通的饭碗,孩子就不爱吃饭。

所以,椰壳效应妙在“要孩子吃饭”变成“孩子要吃饭”。同理,椰壳效应应用在学习上,孩子学习的知识就好比是所吃的食物,学习方法就好比是这个碗,能够达到“要孩子学习”变成“孩子要学习” 的效果。

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学习时,了解孩子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自主学习,并且给孩子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再加上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新颖的、孩子感兴趣的方法,激发出他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厌学的情绪就会渐渐消失。

比如写作业,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孩子就能有效地完成,并不需要父母的反复提醒和督促。

每个父母都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孩子,想办法制造这样的“椰壳效应”。

让孩子彻底摆脱厌学心理,爱上学习。

三,家长如何利用椰壳效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利用孩子的天性,兴趣教学。

孩子天性爱玩,都是好奇宝宝。可以在玩中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兴趣。

《妈妈教的数学》一书中,孙路弘的妈妈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变成数字的形式,比如走楼梯数台阶,用秤称东西感受重量等,这些小事情让孙路弘不害怕数学,并从此爱上了数学。

孙路弘10岁时有一次帮忙收电费。在纸上记录应该缴纳的费用和实际收到的费用,结果算好的总数相差3毛6。

妈妈连看都没看就说:“肯定是你把数字的位置写错了。”

孙路弘核对后,真是自己写错了。于是问妈妈:“你怎么连看都没看就知道是位置写错了?”

妈妈说:“差3毛6,是9的倍数,应该不会是加错了,而是位置颠倒了。”

就是这句话勾起了孙路弘对数学的强烈兴趣,这个问题更是让孙路弘将一生都投入了数学的天地。

很多老师也经常会利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学,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机械的死记硬背改为唱歌,孩子之间的背诵竞赛等。

寓教于乐,孩子的兴趣容易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2,尊重孩子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13岁前妈妈要懂的心理学》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1岁的姗姗很喜欢看书,经常在晚饭后让妈妈带她去附近的书店看一会儿书。

看到女儿这么喜欢看书,妈妈感到非常欣慰。为了更加方便女儿看书,妈妈干脆从书店买了好几本书带回家让珊珊看。谁知,姗姗并不爱看妈妈买回来的书,只是翻几页就不再看了,还是想要到书店去看书。

一次在书店里,妈妈偶然发现姗姗在看《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回到家后,妈妈不解地问珊珊:“上次我不是给你买了《窗边的小豆豆》?你干吗在家不看,非要跑到书店里去看呢?”

姗姗说:“妈妈,虽然是同一本书,但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就有不一样的感觉。书店里更有读书的氛围,有那么多爱看书的小朋友,尤其是当我坐在书架下看书时非常有感觉。可是在家里我就看不下去。”

原来珊珊看书喜欢一个好的氛围,需要一个好的看书环境。在书店看书,对于珊珊而言,就是一种适合她的学习方式。书店就是珊珊的“椰壳”。

作为家长,我们只有尊重和支持孩子,让她保持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才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不同。

3,鼓励孩子看课外书。

课外书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还是增长他见识的一种手段。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从小就让女儿圆圆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中说:“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会比很少课外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和状态都更好。

可以带孩子逛一逛书店或是图书馆,让孩子自己挑选书籍,尊重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选择书籍,只要不是暴力、淫秽、恐怖的内容,孩子都可以看,不以“有用”作为标准。

4,走出去也是一种学习,在大自然中、在玩中、在听故事中都可以学习。

孩子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是只有坐在书桌前才叫学习。其他的活动如玩耍,走进大自然,听故事等都可以是学习。

孩子在故事中可以学到做人做事,遵守规则等知识。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还可以鼓励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大自然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其中蕴含的信息更是丰富,看的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真实体验,可以让学习方式更加的立体化。在大自然中体会到万物的奇妙,观察四季的变化,都是一种学习。

有人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孩子在与同伴玩耍中锻炼社交能力,学会合作和遵守各种规则等。

5,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氛围。

有研究表明:整洁干净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舒适,能在房间里安心学习。

同时,家庭氛围也很重要。有的父母在家就开着电视,刷手机。或是家里环境嘈杂,有人在打牌等,这种环境下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蒂认为:“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正如龙应台所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家长都想让孩子好好读书,面对孩子不愿学习的心态,父母应该多点耐心,善于观察。细心捕捉生活中的“椰壳”,选择恰当的时机给孩子做成“碗”,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