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由歐洲白人移民建立的國家,因不滿英國的剝削政策而發起獨立戰爭,後來與本土原住居民和非洲裔移民組建爲一個國家。從起草《獨立宣言》到南北戰爭,非洲裔居民從來沒有被作爲國家的一員看待過,直到今天,弗洛伊德之死仍在提醒美國人,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從未消失過,只是被外部矛盾成功掩蓋起來

美國多地掀起推翻雕像熱潮

哥倫布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美洲大陸的發現者,也是美洲原住居民被屠殺的罪魁禍首,是他在五百年多年前把強盜引到了這片土地上,從而衍生了印第安人遭滅族、黑人奴隸被販賣等一系列歷史慘案。在這場全民抗議中,哥倫布首當其衝,豎立在全國各地的雕像被潑紅漆、斬首甚至推倒。據不完全統計,波士頓、里士滿、邁阿密、聖保羅市等城市的哥倫布雕像都遭到破壞。

除哥倫布外,凡是與種族問題有關的歷史人物雕像也都在清算之列。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抗議者們拆除了一座南軍士兵雕像。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南軍水手紀念碑被噴漆、推倒。弗吉尼亞州里士滿,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愛德華·李的雕像被推倒,迫於民意,他的後代也站出來承認這是“壓迫的象徵”。以上幾人雕像被毀的理由很簡單,他們都是南北戰爭中南方莊園奴隸主的利益代言人

另外,南北戰爭期間南聯邦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的雕像也被推翻,有幸成爲抗議中唯一一個被推倒的總統雕像。民意洶洶之下,一些州政府正在考慮移除南聯邦所有紀念物,以免引起更大的騷亂,而全美國還有700多座這樣的紀念物。

推翻雕像等於推翻歷史

美國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如果說有,那也是建立在屠殺印第安人和奴役非洲裔移民基礎上的。在美國向西部擴張過程中,大約3000萬印第安人被殺。美國國父華盛頓把印第安人視爲和野狼一樣的生物,唯一的區別是“形狀上的不同”。《獨立宣言》起草者、美國第三任總統把屠殺印第安人作爲既定國策,麥迪遜政府則制定了懸賞印第安人頭皮的“頭皮政策”。如今全美印第安人後裔僅存不到40萬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同樣受到白人歧視。

對於非洲裔移民的歧視更不用說,南北戰爭是美國從半奴隸國家走向現代國家的一場重要戰爭,但非洲裔移民獲得的僅僅是人身自由權而不是基本的人權,對種族歧視表面上的消除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假如非洲裔移民生活在上世紀60年代,他受到的待遇將是被禁止進入餐廳、公車等公共場所,白人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不要和他們接觸;在商場等公共場所,他們不能將雙手插兜,否則會被視爲偷東西而被強制搜身;假如不小心與白人發生肢體接觸,那麼將會遭到毆打。

長期以來,美國政府都對印第安大屠殺和種族歧視問題避而不談——當然也無從說起。因爲這些問題,美國政府屢屢遭到他國輿論攻擊而不敢還口,假如承認種族歧視和屠殺,就是對本國“自由”、“民主”的否定,如果沉默,就等於默認了這些暴行。說起來,這些年美國也憋氣得很啊。

弗洛伊德之死讓美國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隨着美國各地的雕像被推倒,美國正面臨着兩難境地:縱容抗議者破壞雕像,那麼就是對歷史的自我否定,甚至有可能動搖立國之本;如果阻止破壞雕像,那麼就會授人以柄,坐實了美國社會存在種族歧視的事實,同時會引發規模更大的騷亂。美國曆史總共就244年,這下要被自己人徹底否定了。如果任由這種風氣蔓延下去,美國立國之本就要被動搖了,對文明和社會認同感的破壞更甚於疫情和騷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