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園》,一羣智慧媽媽陪着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不善於表達,或者內向靦腆的孩子,會被同學和老師冷落嗎?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不要隨意給寶貝貼標籤,比如小氣、沒禮貌、內向等等。但是,在日常操作中,又常常無意識地將孩子分類,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我們說,老實的寶貝通常比較內向,比較不善於表達,其中有一部分會比較踏實,屬於“埋頭苦幹”型。

大人比較喜歡嘴甜的、開朗的孩子,是不用懷疑的。這類孩子也通常比較外向、活潑,人際關係能夠得到比較妥善的處理,在社交活動中,“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01.

“老實”的孩子,容易被欺負或冷落,真的嗎?

其實,我們說,老實的孩子容易被欺負,只是一個表象,但並不是相等的關係。也就是說,孩子容易被欺負,並不意味着是他老實引起的。

1)“老實”的孩子只是不善於社交,不善於“表現”或者表達自己。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老實”的孩子在社交中,通常表現得比較膽小或者內向,與同學或者老師溝通的時候,有可能還會畏懼。

2)“嘴不甜”的孩子,不太會討大人歡心。大人都喜歡不怕生、小嘴巴拉巴拉的孩子,會說好聽的話,我們通常將這類孩子歸到“情商高”的行列。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嘴不甜”的寶貝就是情商不高。

對於這類不善於社交和表達的孩子,作爲爸爸媽媽的我們,應該有一顆包容的心,通過自己合理的方式幫助寶貝克服。接納它,再潛移默化地影響它,不要過於着急,慢慢來。

02.

積極正面地應對孩子的“不表達”

家庭關係中,爸爸媽媽應該正面積極地處理與孩子的關係,需要我們自己常常表達,從而影響孩子。爸爸媽媽與寶貝之間應該是“愛”的關係,讓寶貝知道,我們足夠愛他。

1)耐心鼓勵寶貝做好完整的表達。寶貝在闡述一件事或者一個願望的時候,不善於表達的這類寶貝,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整理思維,從而通過嘴巴說出來。這時候,建議爸爸媽媽擁有足夠的耐心,不隨意打斷他的話,鼓勵他做好完整的闡述,給他足夠的信心,讓他從心底覺得表達這件事,其實很容易。

2)鼓勵寶貝大聲說話。這裏所說的大聲說話,並不是發出嘈雜的聲音,而是相對於平日裏的語調,稍大一些。無論是在家讀故事還是看繪本,都鼓勵他大聲讀出來,爲與同學、老師的大膽交流做好基礎,對他的內心也會有個鍛鍊的作用。

3)帶寶貝與外人接觸,並且鼓勵他與他人交流。從環境上,讓寶貝習慣與他人的接觸,纔會帶動下一步勇敢交流。這是一個慢慢影響的過程,有了環境的儀式感,總有一天,寶貝便會在我們的鼓勵下,勇於表達。

爸爸媽媽可以常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大膽地說,說出自己的想法,讓我們知道他的思維。發問時,儘量避免選擇式或者封閉式的問題,多問開放式的問題,激發了思維力,對錶達力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總結:作爲爸爸媽媽,我們應該與寶貝共同面對可以變得更好的情況,不要用條件與寶貝交換他的改變。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爸爸媽媽不要操之過急了。不提倡父母與孩子建立交換關係。

爸爸媽媽需要做好示範,在人際關係中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寶貝,要明確“老實”、“嘴不甜”並不是什麼錯誤或者缺點,爸爸媽媽應該學會接納它,纔可以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影響寶貝。

互動話題:大家的孩子在社交關係中,有什麼值得表揚的行爲嗎?影響孩子的“不表達”還有什麼方法嗎?歡迎分享。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