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总人口不足4万人口的湖北省通城县北港镇,竟有1万多人奔赴全国各地开办粮食酒酿造作坊。除港澳台外,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随处可以寻觅到北港酿酒人的身影。

本网讯(湖北日报通讯员易剑报道)

湖北省通城县北港镇,有个“北港酒业协会”。这个协会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报民政部门备案成立的一个民间社会组织。,其会员均为当地从事粮食酒酿造的从业者。

这个协会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宗旨就是管理、引导、规范、监督协会会员,督促他们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以质量赢得市场的竞争权,以此实现“富民强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城县是湖北省的南大门,与江西、湖南二省交界,有“一脚踏三省”之美誉。北港镇头枕湖南岳阳、脚翘临湘二市。八百里洞庭湖水穿境而过,茶马古道、皇朝驿站等遗址至今清晰可见。《通城县志》184页记载:“解放前,西乡北港在县城设立糟行90余家,日产粮食酒1700余斤。通城沦陷时,日军强征酒坊,以供军需。酿酒商宁死以抗,趁黑转移至苏区,酒供红军驱寒、红军医院作消毒之液……”

改革开放开放的浪潮,再次唤醒了昔日边贸重镇的北港镇人,大批农民“重操旧业”,把祖传的古法酿造技术,运用到现代粮食酒产业经营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总人口不足4万人口的北港镇,竟有1万多人奔赴全国各地开办粮食酒酿造作坊。除港澳台外,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随处可以寻觅到北港酿酒人的身影。

古法酿造的粮食酒凭着原生态,质优价廉,口感醇厚,香气四溢等特点,特别是在富庶之地的长三角沪苏浙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据悉,富豪们往往是一二吨地将酒买进,放入杨梅、鹿茸、人参、中草药之后,入坛窖藏。若干年后,开坛迎宾。所藏之酒,色泽金黄,酒泡沾杯,影入酒中,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正是因为消费者需求的旺盛,导致北港酿酒人常年很少回家,父母,儿女便成了“空巢”无人照顾的现实存在。

基于此,北港酒业协会顺势成立,致力于社会公益,专做“赔本买卖”!

略举几个事例,看看北港酒业协会的赔本买卖是怎样做成的一一

2017年8月,某乡一女生刚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幸车祸身亡,抛下身患疾病的父母和一个在读的弟弟。全家人痛不欲生,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北港酒业协会闻讯,以《同赴升学宴,回家归黄泉》为题,向酒业人发出“救救这一家人”动员令、短短的16个小时,为该家庭捐款近20万元。

50年代末,岭源村来了一支神秘的采矿队,对外宣称“湖北长石矿”,实际为原冶金工业部命名的“1866矿”。“东方红1号卫星”上的某电子管的材料就是该矿的矿石做成的。80年代,该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矿洞封闭,全员撤离。2018年,江城一批曾经在该矿工作和生活的婆婆老脚(老头)们,恋恋不舍地想故地重游,又愁时隔久远,找不到适当的接待人而焦虑不已。北港酒业协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江城组织者取得了联系,愿意免费承担整个活动的全部事务。消息一传出,曾经是小矿工的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华侨们纷纷集结老矿区,相互拥抱,老泪纵横。篝火舞蹈跳出了黄石、鄂州、武汉矿二代人的青春芳华;《桂花糯米酒》醉得华侨们划拳喝令震天响;小红帽志愿者抬着轮椅送武汉婆婆上卫生间时,98岁的江城婆婆直喊:“孙女,谢谢你!”

“湖北长石矿50周年故地重游”,北港酒业协会投入人力72人,准备时间近半个月,制作欢迎横幅200余条,花费人民币数以万计,却换来了全球各地矿工们的交口称赞。

百丈潭水库是通城县城十几万人的生活用水水源。北港酒业协会管理者们既是酒业负责人,又是志愿者。多次到水源地清理垃圾,向库区人发放宣传单,保护水资源。

新冠肺炎暴发后,北港酒业协会再度配合当地政府设卡规劝人们不聚会,少出门。向防疫指挥部,慈善机构多次捐款捐物;通城县新冠疫情警报一解除,北港酒业协会的班子成员又投入到了“点对点输送农民工外出复工”的工作中。由于北港酒业协会领导班子的工作细致,所有输送出去的农民工没有一个被劝回或用工地再隔离的情况出现。

……

北港酒业协会成立四年来,“赔本买卖“的故事举不胜举,有时甚至招来某些人的嘲讽:北港酒业协会专做“赔本买卖”图个啥呀?

班子成员樊文星、胡高期、胡华明、易长青、胡汉柱、邓雄才、桂学成等负责人异口同声的说:“不为名不图利,只为北港粮食酒越做越强,只为北港酒业人越来越富。今后,北港酒业协会的赔本买卖还要继续做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