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不得不說,央視的主持水平,在國內絕對處於“壟斷”地位,歐陽夏丹,段子手朱廣權,哪個不是魅力四射。

央視主持們的粉絲這麼多,一方面是因爲他們每天給我們帶來最新的新聞資訊;另一位方面,不管在專業水平,還是工作標準上,都是行業第一位。

央視曾有這麼一個標準,主持人讀錯一個字,罰款200塊,當初撒貝寧就喫過不少苦。

然而,今天帶大家瞭解的是這些當紅主持的前輩,就連倪萍在她面前都只能說是晚輩,她就是曾經央視第一美女,李小玢。

主持春晚,扶持倪萍,主持超2500場演出,她是如何再次走紅的

1954年,李小玢出生於北京,小時候,她就對唱歌格外的感興趣。

當然,這也是他的父母給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相對於其他小孩子,她的童年相對比較平穩。

住在北京的小孩,在教育上自然不會差,父母對於李小玢雖然也有些嚴格,但也存在一些“放養主義”,對於女兒的興趣,主要還是支持的態度。

天賦異稟,外加自己也特別勤奮,後來她竟然考進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少年廣播合唱團,並且爭取到了合唱隊的領唱。

本以爲她會在唱歌方面大放異彩,可她卻轉行做了一名主持人。

可能是唱過歌的原因吧,她在主持節目的時候與她人有些不同。

其他的主持人在播報時,更像是在參加朗誦比賽,缺少了一些交流感。李小玢卻不同,她將自己的感情,與音樂素養灌入其中,要說她是播報,可這更像是表演,交流。

沒有官方那麼嚴肅,反而讓人聽着舒服。

對於這樣的新方式,雖然引起了一些小爭議,但也得到了觀衆們的認可,漸漸地,各地的主持播音方式開始改變。

可你知道嗎?作爲央視著名主持人,在她的職業生涯裏,她主持了超過2500場演出,從小地方舞臺,到區域性公衆場合,再到央視的大舞臺,讓她吸粉無數,讓觀衆們看到不一樣的主持面貌。

這也難怪,畢竟是央視第一美女,播音方式又與他人不同,更加貼近老百姓。

作爲一名主持,她的巔峯時刻在1987年,那一年,她與王剛、姜昆、李默然一起主持了央視春晚。

可以說,她在央視的地位,無可撼動。

就連後來的央視一姐倪萍也說過:

沒有李小玢就沒有後來的我

倪萍忘不了,剛剛進央視時,李小玢願意耐心教她吞詞吐句,在央視那樣一個高壓環境下,沒有多少時間給你適應,犯了錯必然會被批評。

李小玢卻願意把自己的大把時間用來引導晚輩,實在是不容易,值得敬佩。

就像剛剛出大學的我們,多麼希望在工作崗位上有一個長輩指引我們,而不是沒完沒了的批評。

正因爲她將自己的獨特的播音方式傳承了下來,使得央視的播音水平不斷提高,不斷改善。

不得不說,在事業上,李小玢值得被尊重。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風雲人物,她的感情生活卻一波三折。

事業節節升,可她的婚姻卻如此坎坷,如今怎又音訊全無了呢?

作爲一名東方美女,身邊的追求者自然不會少,經過慎重選擇,她嫁給了自己的初戀。

然而,那時候的她正處於事業的巔峯期,工作檔期安排得那麼滿,夫妻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最後不得不離婚。

這也對李小玢以後的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後來,她認識了高級工程技術專家沈小地,很快兩人墜入愛河,結了婚。

主持春晚的第3年,李小玢就赴香港生孩子。

可能是前一段感情的影響,使得李小玢越來越重視家庭,不願意因爲自己的工作,對家人有所虧待。

不得不說,在主持工作上,李小玢是完美的,包容度,她願意給晚輩機會,願意將自己積累的心得,無條件傳授給身邊的人。

所以,她纔會在主持界這麼受尊重,哪怕她只是一個主持人,還有不少影視圈的大導演主動邀請她拍攝電影。

喜歡老電影的人會發現,在《火燒圓明圓》、《春眠不覺曉》中能發現她的影子。

正因爲她獨特的人格魅力,纔會有人願意跨行邀請她拍電影。

哪怕是退居幕後,央視也不願意放棄這位前輩,對於一些重要活動,還是會主動邀請她,其中最受關注的還是《同一首歌》。

當年央視各大節目組,合作拍攝《同一首歌》,從2000年到2010年,這個舞臺帶紅了多少明星,多少歌曲。

2007年,李小玢受邀主持《同一首歌》走進美國舊金山的節目,再次讓她走紅。

作爲一個國際交流性舞臺,央視把這個重擔交給了前輩李小玢,可見她在央視節目組的地位。

然而,主持完這個節目後,李小玢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再也沒有更多的消息傳出,音信全無。

畢竟66歲了,她可能更喜歡平靜的生活,可能覺得舞臺交給年輕人就可以了,畢竟她已經把能做的,能教的,都處理好了。

對於這樣一位央視前輩,我們除了尊敬,就是不要去打擾,祝福她身體健康。

你以前看過《同一首歌》嗎?你喜歡這樣的節目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你的想法纔是最重要的!

你喜歡的文章:

凍齡女神徐帆:放棄男神王志文,爲何轉身嫁給大9歲2婚的馮小剛?

梅婷2段婚姻,結局天差地別:女人選擇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1995年,姜文一劇捧紅陶虹、夏雨、寧靜,可陶虹怎麼這麼急着隱退

(文章素材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