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搖錢花真實樣貌,搖錢花能否招財

很多人好奇古代的搖錢花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搖錢樹,但在現在的人大多將搖錢花認爲是古時傳說中會結金錢的奇樹。在金錢搖落的時候金錢會重新在樹上生長出來。我們多將它視爲一個民間習俗的載物,一個更多爲平民階層所使用的器具。直到現在,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內部分寺廟中仍然可看到有紙質錢樹供奉在佛前。那麼古代的搖錢花是否也如今日一樣呢?顯然不是。

搖錢花,又名爲錢樹,實際上是流行於東漢至魏晉時期的一種以青銅材質主的藝術品。它是由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馮漢驥在對東漢四川彭山崖洞墓的發掘中得以首次發現,由整體呈樹狀並且墜掛錢幣等裝飾物而得名。東漢時期的文獻尚未出現錢樹、搖錢花這一名稱,而漢朝之後的文獻儘管出現了相關記載。但是與今時今日的錢樹卻並非同一事物。

那麼古代人如何稱呼這種樹呢?四川地區簡陽的鬼頭山漢墓爲我們提供了一些記載。在三號石棺的畫像上描繪了一幅奇偉詭譎的畫面,在日月神圖像的下方有一顆樹,樹旁有榜題爲證,爲桂銖二字。同樣的例子還出現在東漢時期的和林格爾墓中,在墓中的壁畫上圖繪了一顆樹,其旁刻有文字爲:立官桂樹。而銖,錢也。這也恰是古代對我們現如今的“搖錢花”的原稱。

搖錢花通常由樹體和樹座兩個部分構成,青銅鑄造的樹體(包括樹幹和枝葉)插於帶孔的陶製或石質樹座中,構成一株完整的搖錢花。樹體與樹座上雕刻有各種動植物、錢幣及神話場景等。據瞭解,在四川廣漢出土的一株搖錢花,樹幹共分6節,每節四方上掛大小葉片,葉片上鑲嵌着古銅錢,整株樹鑲嵌着古銅錢400枚。搖錢花大多分爲樹座和樹身兩部分,大多呈山形,上塑瑞獸神仙,山尖位於大地中央,高聳入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搖錢花除了金幣銅幣外,多描繪各種神仙。然而,這些神仙形象中,以西王母最爲常見。大部分會將她放在樹頂的位置。漢初統治者信奉老莊,堅持無爲而治,與民休養生息。文、景帝都信奉黃老之學。恰如顧頡剛所說的那樣,神仙思想是漢朝生活的前提和準則。而西王母在當時就是一個接引人間帝王成仙的女仙形象。甚至張騫出使西域還曾經試圖訪問西王母,史記中便記載,“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西王母,而未嘗見。”漢武帝時還有關於西王母接見漢武帝的傳說和文章流傳。然而等到了唐代,搖錢花這種祭品、明器已經湮滅不存,而“搖錢樹這一詞彙卻進入大家視野。搖錢花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民間流行的俗語,是以此來比喻以質生財的人。而明清時期搖錢花的名稱便已與我們今時今日對“搖錢花”的理解相差無幾了。如爲大家所熟悉的戲劇家李漁在劇本曾說過,“我周公夢的秀才是個搖錢樹,只求樹不倒,不怕沒錢搖。”

從考古發現的情況來看,搖錢花主要分佈於今四川省、重慶市、雲南省、貴州省和陝西省漢中地區。重慶地區已經出土近百座搖錢花。

目前,重慶地區考古發現了多個陶質搖錢花座,很少見到青銅樹體。但出土的只有樹座,樹體去哪兒了?黃偉說,東漢至六朝時期墓葬盜擾嚴重,作爲青銅質地的搖錢花樹體自然難以倖免,故考古發掘出土的完整搖錢花保存無多,而陶製和石質樹座因個體較大或較沉重等原因而得以倖免,重慶地區尚未發現木質搖錢花座。整體來看,重慶地區出土的搖錢花座年代範圍從東漢中期到六朝時期,其中大多數爲東漢晚期,距今歷史已有近2000年。這個世上真的有搖錢花!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地區迄今已出土的搖錢花及樹座近百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