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娛樂國際化視野的世界君。葉倩文罕見在個人社交平臺開啓了直播,與粉絲分享自己的近況,並演唱了只因爲愛和藍天兩首歌曲。在設備十分糟糕的前提下,他的歌聲依舊動聽。不過他這次直播,但事先發布預告的情況下,觀看人數還不足七百。這樣看起來他如今的境況顯得無比的冷清。

出生於1961年的葉倩文曾被譽爲是歌壇。這裏天后早年與梅豔芳,王菲,林憶蓮等人齊名,曾被譽爲四大天后之手。絕對可以稱的上是香港樂壇舉足輕重的一代天后,葉倩文可以說是絕對的天賦型選手,剛去香港時不會願意她唱歌全套,拼命吵醒。葉倩文根本不識譜,可偏偏在歌曲裏發音標準,連黃山都曾經說過,葉倩文就能把歌唱出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葉倩文竟然成爲香港樂壇鼎盛時期的暢銷天后,九十年代初期,事業更是達到巔峯巔峯期,就連王菲都要退避三舍,能與之相較低,只有已故女歌手梅豔芳1984年葉倩文發佈個人首張粵語專輯,並一舉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隨後一發不可收拾。

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一共獲得了12個香港白金唱片獎,他還獲得過四次十大勁歌。金曲歌后也是兩次十大中文金曲至尊金曲得主,要知道這個至尊金曲獎就連梅豔芳也只獲得過一次。他是香港女歌手中首奪臺灣最高榮譽金曲獎得主,他之後香港樂壇終身成就大獎得主。在他之後,香港樂壇在五女歌手獲此殊榮。他還是三屆香港迴歸晚會的領銜女歌手。

不僅如此,葉倩文的商業價值也非常高。要知道九十年代的香港是很殘酷的,如果歌手的唱片賣不動,基本上唱片公司是不會再續約的。而葉倩文有十幾年我做華納一姐足以說明他,不管是在專業上還是商業上都非常有價值。

那麼爲什麼曾經如日中天的葉倩文這些年卻幾乎毫無存在感呢?其實這跟葉倩文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在國外長大,再加上從小成長環境比較隨心自大,養成了自信,真實,自我的性格。他自然灑脫,不計較得失,也不在意外界看法,屬於真的活出自我的人。

在工作上,他講究隨緣,遇到適合的工作就做一下,不想做到一半不做,導致給人一種常年不營業的感覺。在感情上,他的這種性格表現就更明顯了。當年在臺灣一筆與費翔在一起,父母不喜歡她的性格,她知道後表示既然不受待見,乾脆再也別見直接原走向的那一年,他還不到二十歲。

九三年金曲獎不顧輿論手拿獎盃隔空喊話。林子祥,事後輿論譁然,畢竟那個時候的林子祥還沒有離婚,緊接着兩年後,兩人便雙雙放棄大好的事業,選擇與會移民加拿大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

再加上千禧年後香港樂壇整體呈現低迷狀態,與葉倩文同時期的香港女歌手還能常被提起的,也就只有鄧麗君和梅豔芳。而葉倩文系沒什麼強烈的個人標籤性的特質,也沒有什麼英年早逝之類的情懷加持,漸漸的也就被人們淡忘了,君君覺得一切完全是很真。

她想要的東西這區要想愛的人就去愛。最重要的是他不爲世俗所累,他的人生就像他那首曾經紅遍大江南北哥,我拿青春賭明天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歡迎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