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济南,一定不能错过上过《国家宝藏》的山东博物馆!这里据说共有十件镇馆之宝,除了上过国家宝藏的那三件之外,还有几件珍贵文物,不仅年代久远,而且造型也实在是……有些个性!

在进博物馆之前,我对这里的了解仅限于曾在节目中出现过的那三件文物——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战国铜餐具和明衍圣公朝服。当时就对这齐鲁大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次探访,让我见到了更多国宝,听到了更多故事。

山东博物馆全馆一共收藏了21万余件文物,就连设计也是极具特色的。顶部银白色的穹顶象征着趵突腾空,充满了设计感。进入大门,圆形的顶部和方形的大厅相呼应,代表着天圆地方。可不要小看顶部绿色的圆环,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叫“鲁国大玉璧”,也是山东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一进博物馆,我便开始寻找那三位“熟人”。要说当初山东博物馆推选出的这三件宝物,《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影响力已遍布世界各地,是当仁不让的选择。明衍圣公朝服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成套明代朝服,又是出自孔氏家族的,其重要性也不必说了。相比之下,战国铜餐具仿佛没有那么多辉煌的历史故事。而当我见到这套餐具真容时,就明白了它入选的原因。

这套战国铜餐具出土自临淄,即现在的临淄区。战国时期,临淄非常繁华,跟现在的一线城市差不多。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曾描述过“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大意是临淄热闹到马路上人山人海,来往人群摩肩接踵,车轱辘相互碰撞。基本上来说当时临淄就属于是齐国的CBD——车倍儿多!而这套战国铜餐具更是再次证明了当时齐国CBD:临淄的富足繁荣的景象。

罍,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这套铜餐具就装在一个由钮(顶部的把手)、器盖和器身3部分组合成的罍中,包含了10个耳杯、10个小碟、25个盘、10个铜盒和4个碗,共60件,推测是供10人使用的。这些餐具每件都有各自的用途,有喝酒的,有装肉汤的,还有放蘸料的。战国时期虽然食材种类不多,但蘸料可是相当丰富的,据说当时周王平时吃饭,咸的蘸料和酸的蘸料分别有60种之多。从古代起就既讲究这些礼仪,又讲究食用器具,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就是这么源远流长。

这套铜餐具的惊人之处,除了完整和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它的构造。罍中的59件餐具依次叠放环环相扣,严谨到错放一对都会无法全部装入,它的原理虽然跟俄罗斯套娃类似,但可是比套娃早了2000多年呢!大概就是因为它设计的精密,靠近中心的餐具还保留着最原始的颜色。要知道青铜器本来不是青绿色的,而是明亮的金黄色,这也是古人喜欢这种材质的原因。现在我们见到的青铜文物,大多都被氧化而变成了青绿色。这套餐具中心的耳杯受到的影响最小,几乎完全保留了本来的金色。

想起曾经在电视里见过某古装剧里,君臣对饮时一人拿着一个挂满绿锈的杯子,还觉得自己很高级、很复古……那个戏的导演一定没好好来参观过山东博物馆。古人要是做出青铜器的时候就这个埋汰样儿,你说他们还敢给皇帝用吗……

每当面对博物馆里那些藏品时,我都能感觉到和历史产生了最直接的联系,仿佛在和先人对话。从这些文物叹为观止的工艺中,从这一刀、一斧、一凿、一刻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认真、专注,和他们的匠人精神。

山东博物馆中的文物,或巧夺天工,或精美细致入微。年代久远的大多为祭祀用,因为工艺复杂,别说是寻常百姓家,就连帝王将相轻易也用不上。所以这些文物多雕龙刻凤,要么威严要么神圣,但我却在十大镇馆之宝中,发现了这么个“萌物”!

从远处看的时候,还以为这就是个泥捏的小狗,走近才发现似乎又像只猪,仿佛是个容器。这“萌物”叫红陶兽型壶,跟茶壶类似。因为既像猪又像狗,还有想象力更丰富的说像蝙蝠、猫之类的,所以也有人管这个叫四不像,不过从它那醒目的鼻孔来看,我还是觉得它离猪更近。

这小猪是个陶器,距今有大概6300-4600年的历史,是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尽管已经在地下埋葬了数千年,但还保存的这么完整,全世界也就仅此一件,所以才成了镇馆之宝。

这小猪如此珍贵,不只是因为古老,还因为它造型独特,又有功能性。猪背上有个提梁,可以手提,屁股上的是个注水口,猪嘴是出水口,圆滚滚的肚子就是盛水的地方。

不过它的功能可不仅仅是盛水,而是个可以加热的温酒器!这小猪最像狗的地方莫过于那又粗又壮还略长有些违和的四肢了,但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四条腿把肚子支了起来,正好在下面加热,起到温酒的作用。几千年前就做出了这种既有艺术性又兼顾实用性的东西,古人真是太厉害了!

除了最出名的、最萌的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件“网红”文物——亚丑钺。这里的“钺”字,单看可能很多人不熟,放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就都认识了。钺是武器,是斧子的意思,一般绑在短柄上面,亚丑钺,就是名字为“亚丑”的斧子。“亚丑”这名字的由来,跟它的长相有关系,不过不是因为长得丑,而是由上面刻的字得出。亚丑钺两面雕刻的铭文,翻译过来就是“亚丑”两个字。很多墓葬发掘出的文物上都有这两个字,所以人们推断这可能是一个部落,或是家族的名称、标志等。

这东西据说不仅是把地道的杀人利器,还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上面的兽鼻、大嘴、尖牙,是为了表现出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的样子。战场上举着它,既是统领身份的象征,又能起到威慑敌人的作用,相当厉害!

然而,当我看到本尊的时候我硬是憋了三秒钟实在是没憋住……真的太吓人了,吓得我都快笑岔气了!

这哪里是威慑敌人用的,明明就很萌很嗨皮嘛!不知道古人打仗的时候看对方拿出这么一把“神器”是不是也当场笑翻了一片。

因为长得太魔性,亚丑钺还被做成了各种表情包,什么“笑而不语”、“仿佛发出了青铜器般的笑声”……可以说是相当贴切了。

来山东博物馆,一定不要错过这件“杀人利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