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洪臣

來源 | 債市觀察

近日,聯合信評發佈公告,下調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訊科技”)的主體評級與債項評級,其主體評級從AA-下調至A,下調“17華訊02”和“17華訊03”的信用等級至A,並將主體和相關債項評級列入可能下調信用等級的評級觀察名單。

這已是今年3月以來華訊科技的第2次降級,而7月19日公司就將有5.4億債券到期,市場將拭目以待。

01

10億貸款逾期,上市公司股權凍結

對於此次降級的原因,聯合信評指出,華訊科技控股子公司華訊方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訊方舟”,000687.SZ)違規對外擔保、華訊科技及華訊方舟信息披露違規被河北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同時,華訊科技及子公司還存在多筆貸款逾期。

具體來看,華訊方舟在未履行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相關審議程序的情況下,對外簽署《保證擔保書》,爲天浩投資有限公司與朗奇通訊科技有限公司的意向總金額4.8億美元的協議及分合同履行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未及時披露。

公告還顯示,2019年12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凍結華訊科技所持華訊方舟的100%股份,佔華訊方舟總股本的29.64%。但華訊科技直到今年2月3日才通知華訊方舟其股權被凍結。

關於貸款逾期方面,今年5月26日,華訊科技發佈公告稱,因資金緊張,公司逾期貸款合計本金9.41億元,佔華訊科技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0.5%。其中,長城新盛信託的涉及金額就高達8.69億元,而這家信託的註冊資金僅有3億元。

此外,其子公司深圳市華訊方舟信息有限公司逾期貸款合計本金877.55萬元,佔華訊科技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0.1%,華訊科技爲上述貸款提供擔保。

02

15.46億債券待解,上市公司面臨易主

官網顯示,華訊科技成立於2007年,總部位於深圳,主營通信業務,在太赫茲(Thz)領域,擁有多項自主算法及半導體爲基礎的核心知識產權,致力於成爲全球光電信息超融合綜合服務商。公司旗下擁有包括上市公司華訊方舟在內的多家分子公司,實控人爲吳光勝。

據小債瞭解,在民用衛星領域經營十多年的華訊方舟一度很風光,曾以Ku、Ka頻段衛星通信地面網絡和兼容系統產品世界量產第一的成績,入選“全球衛星競爭力TOP10公司”,並曾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是國內民用衛星領域的佼佼者。

但是,近年來華訊科技的發展並不順利。如本文前述,目前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華訊方舟的股份已被全部凍結,近10億貸款逾期,資金鍊遭遇嚴重考驗。

企業預警通顯示,華訊科技當前存續共有5只債券,總金額爲15.46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券接近10億元,最近的一隻5.4億元的債券將於7月19日到期。

此外,華訊科技與華訊方舟的2019年報均遲遲沒有公佈,而據華訊方舟在今年1月發佈《2019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0-15億元。

5月2日,華訊方舟公佈2020年一季報,營業收入66.15萬元,同比減少97.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094.24萬元,主要是受客戶需求影響,公司訂單交付不及預期。

由於預計2019年年度淨利潤爲負,華訊方舟5月底再發公告稱,因公司將出現最近兩個會計年度淨利潤連續爲負,公司股票將在2019年報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前被冠以“*ST”字樣)。

華訊科技方面,截至2019年中報,公司總資產爲245.86億元,總負債爲159.54億元,其中流動負債78.67億元,短期借款36.39億元,而同期貨幣資金爲12.94億元。

據小債瞭解,華訊科技第一筆貸款逾期發生在去年9月,從貨幣資金與短期借款之間的巨大缺口來看,這似乎並不奇怪。

資金鍊緊繃之下,華訊科技已露出轉讓華訊方舟控股權之意。

2020年初,華訊科技及公司實控人吳光勝與仁東集團簽署框架協議,仁東集團擬通過增資華訊科技、受讓華訊科技股權等方式取得華訊科技不低於51%的股權,達到對華訊方舟的控股地位。

該議案第二天便就收到監管關注函,回覆函中華訊方舟稱,實控人吳光勝等持有其股權受限(如股權質押等),因此以股權託管的形式進行。隨後不久的3月4日,吳光勝在申萬宏源融資融券賬戶中的部分股票因觸發平倉線遭遇強制平倉導致被動減持。

截至目前,各方尚未就最終方案和交易條件達成一致。

如今,在股權凍結、貸款逾期、上市公司面臨易主的情況下,5.4億債券即將到期。華訊科技將駛向何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