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懵懂,我是马同学。最近《极限挑战》第6季开播了,没想到播到第二期就因为抄袭上了热搜;抄的呢,又是老朋友隔壁思密达。

在这一季出路透的时候,咱们就专门出了一期节目聊过:《极挑》从第5季开始,甭管是制作班底、MC成员还是豆瓣评分都来了个大换血;没想到这季还能再创新低。

那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这季《极挑》到底咋了?它还有救吗?

开头我们说了,《极挑》新一季因为抄袭登上热搜,听起来好像也不稀奇了,之前不是也有过《无限挑战》抄袭争议吗?不过这次不一样,抄的不是《无限挑战》了,抄的是另一档大热综艺《新西游记》。

第一集的设定,是MC们帮助国民完成愿望。刚开场,许愿屋里面的NPC就先抄了俩造型。

接着呢,又从新西游记抄袭了俩游戏环节,一个是戴尖嘴帽踢球;一个是看图认人。

到了中国汉化之后呢,一个变成了简易版,还能在一个坑上面绊4回;一个变成了室内版,嘉宾胳膊腿儿都伸不开。

咋说呢,就是抄都没抄到点儿上。

到了第二集的节目中,又照搬了《新西游记》里的另一游戏模式,连韩国游戏专属名词“福不福”都能照搬。

那个拯救了半个中国综艺圈的罗PD,再一次拯救了《极挑》!于是昨天在#极限挑战 新西游记#登上热搜之后,#罗英锡#也再次登上中国热搜。

那么都闹上热搜了,节目方给出的回应是啥?——删评论、开精选。甚至还有人发现疑似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发声:玩得不一样才是精髓,又晒出了一张《极挑》收视率成绩单。

说白了,就是:只要我们成绩在手,何惧被骂狗血淋头?

要说综艺抄袭这事儿唠了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说烦了。韩国新闻节目对中韩综艺节目进行比照,足足34档节目抄袭;韩国电视台需要跑到微博来回应版权问题维权。

有些综艺制作团队呢,还是照抄不误。到底能不能管管了?还真不能。

关于综艺版权抄袭问题,是这样界定的:单纯的创意和节目形式不受保护;能保护的只有文字脚本、舞美设计和音乐构成的部分。

说白了,除非你连Logo和嘉宾说的话都和人家一字不差,哪怕节目大设定完全相同,比如你是在海南开民宿,我是在内蒙古开宾馆;但只要有嘉宾人数上的加或减、拍摄地点上调整,就可以规避掉抄袭问题。真要深究,只能说我俩点子撞型了。

而像《极挑》这种堂而皇之把整个游戏环节照搬过来的,不好意思,连擦边球都不算。

就是因为在硬指标上极难界定,就能看着制作团队们的态度完成从道歉,到嘴硬,再到“我就抄了,怎么样”的华丽逆转,还能创造出尴尬无比的硬气现场。

第一季《中餐厅》播出时,被观众质疑抄袭了罗PD的另一档综艺《尹食堂》。制作团队在发布会上回应。

上一秒港:我们没怎么看过《尹食堂》呀~ 这种设定撞了很正常~下一秒港:那《尹食堂》也是抄的日本的《海鸥食堂》啊~

先不论综艺节目借鉴电影桥段算不算抄袭;你不是说你没看过吗?

接着《中餐厅》第一季播出后,拍摄地点雷同、嘉宾人设雷同;等会,你不是说你没看过吗?

尴尬的不光上面这独一份,到今年还有节目组一边拿“请来原版节目PD”当宣传点;一边打出“原创节目”的骚操作。

气是气,马同学还是得说句公道话。在综艺抄袭这件事情上,不能全怪节目组都赶着现成的吃。因为一档节目能否成功上线不取决于节目的制作团队。

制作方拿着节目策划去提案时,金主爸爸会问你,怎么保证节目成功?这时抄来的节目模式就有一个明显优势了:抄来的节目本身就是复制成功啊!

所以成功招商、被我们看到的,大概率都是“抄”来的节目。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制作团队越来越懒,观众们看的也只能是东拼西凑来的四不像,最终达成恶性循环。

但正如中国综艺之父——罗PD在书中写道:一档好的节目被创造出来,第一是创新;其次是有趣;最后是有意义。哪怕有一个新的小点,才能让观众感兴趣。内容创作者好歹该明白,自己想给观众看的是啥。

《极限挑战》前四季的成功,不单是极限男人帮的化学反应,这一季的MC中也不乏有梗有趣的人。不可或缺的还有严敏导演精彩的情节设计,这季4.0的得分正说明了:照搬别人的成功没那么容易。

不少人说,《极挑》在第四季的时候就应该结束,及时止损了。马同学觉得倒没这么绝对。

韩国的国民综艺《running man》在16年、17年也经历过大换血和收视低谷,之后迅速改版,换了新PD、加入新成员全昭旻、梁世灿;就为努力突破瓶颈。大家想让这档节目更好,观众自然看得到。在今年《running man》再回到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宝座。

同样《极挑》还想争气的话,就别再可劲祸祸拿男人帮和严敏导演创造下来的口碑和国民度,消耗观众的热情了。

赶着聊《极挑》争议的事儿,马同学想起来前两天看的一个新闻。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表示对华为断供芯片等一系列核心器件。

这个举动代表啥呢?代表着中国科技想要在世界上站稳脚跟,除了自主研发核心器件,别无他法;要不然就只能永远跪在美国面前。

当然中国的影视剧、综艺环境确实还没有科技领域的现状如此严峻,但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跪在别国的肩膀上制作我们的节目。

观众都长大了,节目组也该长大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