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畢業九個分,大學生戀情的成功率感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就在幾天前,聽朋友講,她弟弟失戀了,對象以"不想長時間異地"爲由分手,搞得他現在成天無精打采。

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在我的預料之中,畢竟她弟弟杭州人,那個女孩北京人,隔了十萬八千里,再加上是大學生戀情,畢業之後不在一個城市工作,在世俗社會的干擾下,變心是必然的。

十個畢業九個分,大學生戀情的成功率永遠是那麼"感人"。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成功率不高,那麼在大學是否有戀愛的必要呢?

家長:學校就是學習的地方,肯定不能談戀愛!

這是很多守舊家長的常規看法,在這些人眼中,學校=學習,就算是大學也不例外。至於戀愛,完全可以等大學畢業之後再談,那時候纔是談婚論嫁的好時機。

分析

說實話,關於家長的這種想法,實在很難說清楚到底對不對,畢竟單從言論性質來說,它毫無問題。

學生上學就應該認真學習,這可不是爲了父母,而是爲他們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有人利用四年大學考了一堆證書,也有人四年什麼都沒學到,儘管他們畢業之後拿着一樣的文憑,可是邁入社會的起點無疑是不同的。

在很多領域,一張有含金量的證書,重要性遠大於畢業證書。

當然,這又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大學是不是與初高中一樣,只能用來學習?

學生:上學的時候不讓我談戀愛,畢業之後又催着我結婚,找對象是買菜嗎?到菜市場拿了就走?

不止一次聽別人這樣抱怨過,尤其是女孩家庭,父母上學期間看得比誰都嚴,生怕自家閨女被豬拱了。但畢業之後,又成天嚷嚷着讓相親,感覺遲一步就嫁不出去似的,前後反差之大,令人驚愕。

分析

也不能怪家長態度前後反差大,歸根究底,他們的出發點都一樣:害怕孩子受傷。

作爲過來人,家長深知學生戀情的不靠譜,男孩也就算了,頂多浪費點錢,可女孩不一樣。

不論是懷孕還是失戀,對她們的傷害都是無法想象的,萬一因此誘發生理性疾病,這輩子都完了。

而畢業之後的"相親催促",其實只是在表明態度,畢竟女性的適齡年齡小於男性,她們拖不起。話又說回來,要是女孩真的隨便找一個結婚,父母又該提反對意見了。

個人認爲,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學生在大學還是可以談戀愛的,要是能走到最後,那當然是最完美的,就算不能,也可以增長見識,免得以後上了社會再喫虧。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女性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心裏最好有桿秤。

要不是上了熱搜,我還真不敢相信,居然有那麼多人大學沒談過戀愛!

■ 網友熱評

@1號網友:以前我覺得在大學要談一場戀愛,但是經過大學四年後發現,我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都很開心,所以不談戀愛也沒啥感覺了。

@2號網友:大學四年,我一場戀愛都沒談過。其實我不後悔,畢竟親眼見過身邊太多情侶的矛盾、爭執、分分合合,所以覺得談戀愛也並不是什麼令人省心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我又會覺得挺遺憾的。因爲沒能在最青春的時期,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現在的我,已經徹底失去那種對愛情最單純的衝動了。

@3號網友: 談戀愛之前做什麼都有趣,不會感到孤單,談戀愛後,一個人做什麼都難受,分手之後,不管做什麼都會想到他,很難受,還是不要談的。

@4號網友:大概就是我這樣,期待愛情的到來,可它偏偏不來,但讓我真談又有點膽怯,糾結的不行。

不難看出,其實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大學談戀愛是好事,更加正確的三觀應該是:

只要有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可以不留遺憾,那就是完美的大學生涯,戀愛只是某一種生活選擇,並非唯一。

戀愛固然甜美,但在這份美好的背後,是無止境的傷心、糾紛乃至矛盾,這些問題要是無法妥善處理,結局只有一個:分手。

與其付出所有後遍體鱗傷,不如在一開始就不要動心。

有些人,寧願錯過,也別指望抓住那渺茫的機會。

最後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告誡各位學弟:有對象=降低生活質量,大學談戀愛,真的太費錢了!

今日話題:你們大學談戀愛了嗎?是否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