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維安的小酒館

最近,網上有個很火的視頻。一名女子跪在地上求朋友還錢,語氣卑微至極:“你借我60萬,還我50萬就行了,我啥也不說了。”

借錢的女子卻十分冷漠,態度堅決,一邊掰開跪地女子的手一邊說:“你走不走?”

我把這條信息發到微頭條,讓我意外的是竟然有3000多條評論,只有少數人說這可能是騙人的,但大部分的人都感同深受,因爲他們都有遇到過這樣的事,甚至有人正在爲讓對方還錢打官司。

網絡世界真真假假,這件事的真假先不論,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借錢那些事兒。

我把借錢的人分爲三類:親戚、朋友、一般人,而最有可能還錢的往往是一般人。

親戚借錢,有也得借沒也得借

親戚借錢往往帶親情和道德綁架來的,就像大衣哥朱之文。

大多數人都是光明正大的來借錢,心情好的會寫張欠條,心情不好的連欠條都不寫。

嘴裏還說着:“你怕我不還怎麼着?”

如果換作是脾氣不好的,估計能懟回去:“就是怕你不還。”

但債主是朱之文,一個出了名的好脾氣和老實本分人,別人踹自家門都不敢說什麼,反而要笑臉相迎,配合他們拍照。

因此也助長了許多人,繼續把他當搖錢樹。

其實就算不是朱之文這樣的老好人,親戚開口借錢,我們也不好拒絕。有錢就多借點兒,沒錢少借點兒也得借。

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重情重義更重視親情。

怎麼說都是親戚,外人都幫怎麼不幫自家人呢?親戚真是最難拒絕的。

那親戚都會按時還錢嗎?真不一定。有的被自家兄弟借了幾十萬,一分不還連欠條都沒有,打官司都找不到地方,更別說找地說理去。

親戚都是怎麼借錢的?

親戚當中不乏有許多無賴,他們以我們長輩、親人的名義借錢,借得理所當然,借得理直氣壯,毫不客氣,就跟拿自己家的一樣。

借完之後,卻從不提還錢的事。

很多人被親戚哭窮借完錢後發現,對方日子過得瀟灑自在,每天曬旅遊,美食的照片,自己卻過得苦哈哈,連電話費都交不起。

所以啊,親戚之間借錢最難,既不敢上門強要,又心有不甘。親戚不像外人,哪怕撕破臉也沒關係,可親戚始終要見面和來往的,很多人都會顧忌面子算了。

殊不知,有些親戚就是仗着這一點厚着臉皮要。

《都挺好》裏蘇明玉的舅舅,被姐姐幫扶多年,連自家孩子上學都說是姐姐承諾過要幫忙交學費的,姐姐過世就找姐夫要,毫無廉恥之心。

《安家》裏張口就要分別墅5000萬的老太太,不管房子是不是她的,她有沒有出過一分錢,也不念當初自己落難時被別人救助過,反而理直氣壯的把房子當成自己的,理所當然的分錢,把“厚顏無恥”發揮到極致。

劇中的情節其實在生活中都真實發生過,並且生活裏遇到的比電視劇更奇葩,更無恥,更無賴。

所以人都說遇到窮親戚不怕,就怕親戚又窮又無賴。

朋友之間借錢——憑本事借,憑什麼要還?

網上有句話很出名:我窮我有理。

簡單來說就是我窮所以你有錢該借我,但還是我的本分,不還我也應該,誰叫你比我有錢呢?

遇到這樣的人,說什麼也不能借!

但很多人也是因爲心軟,怕駁了朋友的面,看在多年同窗關係的份上,借吧。可錢一借出去,心裏就涼了,因爲很可能對方借完錢就消失,甚至拉黑自己。

不能說百分之百會碰到這樣的朋友,可有很多人都碰到過,哪怕是平時關係很好的朋友,也可能借完錢後幾年不還。

所以網上還有句話也說得很對:借錢不僅錢沒了朋友也沒了,可不借頂多損失個朋友。

究竟有哪些朋友可能會借錢不還呢?

平時愛佔小便宜的。關係再好,佔便宜也要有個底線。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有個女生說,自己宿舍裏有個女的,從大一起就沒買過護膚品,牙膏,全是靠蹭室友的。一開始大家本着友好相處的原則不計較,沒想到她就變本加厲,把別人的當自己的用。直到有一次,她把宿舍裏一個女生的化妝品打壞了,價值1000多塊。對方沒說什麼,只讓她賠了就好。

但沒想到的是,她竟然開始哭窮,說你那麼有錢還讓我賠,怎麼可以這樣?那個女生也驚呆了,本以爲她就佔佔便宜,卻不知道她竟開始道德綁架自己,就好像自己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就該給她用,該讓着她一樣。

從此,整個宿舍的人都把自己的東西鎖在櫃子裏。

細節見人品,一個人窮真的沒關係,沒有人會看不起你,但當你窮得那麼理直氣壯就讓人看不起了。

貪得無厭的人。貪心的人跟佔便宜的人一樣,總想着從別人身上撈錢。

怎麼看出一個人是否貪得無厭呢?如果你幫他一次,他不僅不表示感謝,還繼續索求,這種人就是了。

俗話說,可以再一再二,但不能再三再四。

一起出去喫飯,第一次我請客可以,第二次我再請也沒問題,但第三次第四次你仍然無動於衷那就是你不對了。反之,幫人幫一次兩次可以,幫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就不行。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沒有隻進不出的說法。所以我們結交朋友也要學會識人,如果對方是不一毛不拔又貪心的人,最好不要借錢,更不要有任何金錢上的往來。

不守信用的人。這種人相信大家一般都不會借錢,不過也有例外。

不守信用的人往往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以他們在借錢的時候更會花言巧語,甚至哭訴哀求,讓人不忍心拒絕他們。

不過就算要借也一定要讓他們寫欠條,寫多久還錢,至少在他們賴帳的時候有個保障。

借錢原則——救急不救窮

有時候萍水相逢的伸手幫助或許會換來對方的感恩戴德,而對親戚朋友再好也可能遭遇背叛。生活有這樣一羣人,與我們沒有任何交際,也非親非故,但卻懂得感恩,會因爲我們的無意之舉而以湧泉相報。

這樣的人雖然少,但的確有存在。如果是借給這樣的人,在自己能力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借。

當別人開口問你借錢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對方爲什麼需要錢?如果是遇到急事,比如生病這錢可以借,但如果是一個賭徒借錢還債,就不建議借。

借錢這種事對人際關係實在太微妙了,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連朋友都做不了。不過既然對方開口,那就是率先打破了情感而轉向利益,所以完全可以敞開了說。

一定要借給別人,並且數額較大,那就做好三件事:立字據,找第三方證明人,有抵押的物品。

在錢面前不要怕麻煩,否則今後會更麻煩。

關於借錢這件事,本就是中國人的一種習慣。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無論你是借錢的還是被借錢的,在借之前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爲這是最能考驗人性的事。如果經不起考驗,那就別輕易借錢。

至於如何時拒絕別人,那就見仁見智吧!沒有固定的方法可以辦到,但有一點必須留下,就是借條!

有時候在金錢面前人情很不值錢,但還是希望我們既有朋友也能留住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