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拍摄的两庵村。

西部网记者石永波

几根长竹条、三两个老磨盘、一架破旧木窗、废弃的辘轳在这里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6月12日,记者来到了鄠邑区祖庵镇两庵村,村里300米长的主干道大寨路两旁种植着各种绿树和花卉,被装点的如花园一般。

记者了解到,两庵村是镇村改革后由祖庵镇原大庵村、小庵村两个自然村合并组建而成的行政村。曾经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脏乱差。2018年5月开始,村里选举出的新村“三委会”班子在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的帮扶下,带领村民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众壮大众集体经济,逐步走上了一条兴村富民的新路子。

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驻村帮扶 落后村庄变身花园乡村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帮扶两庵村后,充分发挥机构的专业优势,安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驻村帮扶,从规划设计入手,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董娟介绍街景设计规划。

“在村庄的设计中考虑村民的基本需求,要实用,还要美观,要让人们能记住这条街,带给他们从童年到老年所有的回忆。”两庵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董娟说,她们将两庵村主要节点分为六个地块,围绕“乡愁”这一主题,在单位内部开展设计竞赛,最终逐步构建了两庵村美丽乡村规划体系。

董娟说,为了让规划设计更符合两庵村的实际情况,他们院的规划设计人员从方案制定之初到工程实施等阶段坚持与村民同劳动、共商讨、协助管理,成立了美丽乡村设计师工作坊,并以两庵村为基地锻炼年轻设计人才,提高规划设计人员对美丽乡村规划的把握能力。

“画一张图简单,付诸实践很难。”董娟说,规划确定后,她们又以村委会为纽带,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动手,就地取材,用了半年的视角,以不到30万元自筹资金进行了两庵村景观街区改造和村里的微景观改造,让村里大变了样,让村民感受到了变化。之后,再指导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美化和改造。

村民就地取材建造的农家凉亭。

“现在跟原来比,我们村就是从一个落后村庄变成了花园乡村,正在向人居环境示范村努力前进。”两庵村村委会主任张养油介绍说,除了美化景观,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里修建了乡村休闲广场,调完成了水利、电力、道路、给水、排水、路灯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利用PPP项目,在村里做了一个雨污分流管道,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站。

张养油说,村上还在区上和镇上的支持下,配备了垃圾收集清运设备,建立了保洁队伍,实现全村中收集,集中转运。将保持环境卫生作为村规民约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专业清扫和村民参与的环境整治格局,让村民生活条件更便捷了,生活环境更美了,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两庵村街景。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打造“关中第一蜡烛村”

“我们村从八几年就开始生产蜡烛了,最鼎盛的时候全村80%的人都生产蜡烛,产品远销甘肃、宁夏、四川等周边省份,效益非常好。”两庵村光明蜡烛厂的负责人马七联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蜡烛已经几乎没有了市场,蜡烛现在村里还在生产蜡烛的只剩下17户。

目前,两庵村生产的蜡烛产品仍以低端的红、白蜡烛为主,产品单一,价格便宜,利润率低,为了改变提升村里的蜡烛产业发展格局,两庵村去年组织蜡烛生产大户到福建泉州考察学习,对产业升级有了新的认识。

两庵村村民正在进行蜡烛生产。

“人家生产的酥油蜡烛,成本是我们的一半,价格是我们的一倍,而且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效益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马七联说,出去学习后对自己触动很大,对以后的产业发展也有了新的目标。

祖庵镇镇长许卫东说,他们计划为两庵村建设蜡烛厂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规划化和标准化生产,生产酥油蜡、水晶蜡及庙会蜡烛等高附加值产品,把村里像马七联等生产大户全部整合起来,以集体经济为带动,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共同做大做强蜡烛产业,将两庵村打造“关中第一蜡烛村”。

据了解,随着村里环境越来越美,两庵村已经将探索共享村庄模式列入了发展规划,他们计划通过改造升级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乡村民宿产业,邀请城里人来这里体验农村农民生活,吃农家饭, 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受田园生活,让城市和农村融为一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