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作爲世界知名的武打演員,熒幕上一直身手了得。

李連杰有自己的動作特色,其動作瀟灑飄逸,迅速有力,尤其是出拳時爆發力塑造的可謂是相當出色。

今天,就爲大家盤點一下李連杰在熒幕上所表演過得最霸氣的,最常用的一招。

李連杰的過去與現在

上世紀80年代末,李連杰還從內地轉到香港發展,可是這種轉變一開始並不是順風順水的,直到後來李連杰憑藉黃飛鴻一角色在香港闖出了名堂,可他又覺得自己被這個角色限制住了,只能接到一些古裝戲。

黃飛鴻

爲了轉變自己只表演古裝角色的現狀,李連杰來到了一家新電影公司,一改平時傳統武術套路,李連杰在《精武英雄》這部嘔心瀝血的電影中,融合了他研修多年的中國功夫和西洋拳法,視覺效果大爲震撼。

《精武英雄》

這版精武英雄,李連杰飾演的陳真,一改李小龍式露肌肉的張揚打鬥風格,而是獨創了自己的簡潔明快的特色,用自己的獨特風格闡釋了截拳道。

在這部電影中,李連杰也開創了自己的招牌動作,一種類似融合了類似傳統武術中崩拳的拳法,打出去勢如山崩,無人能擋。

上圖中,兩個日本人同時向陳真出拳打來,陳真兩手一下便擒住二人,將兩人頭一撞,使出了這招“崩拳”,李連杰的表情兇狠,出力時像把牙咬碎了一般,兩個日本人瞬間被擊飛了出去。

隨後,李連杰飾演的陳真找到了比武時“擊敗”師父霍元甲的館長芥川龍一,這個館長腿法了得,但是卻根本無法擊中靈活的陳真。

而陳真抓住對方出腳的時機,用拳直擊對方足底腎反射區,把館長直接打的倒退3米多,腳一直攆地,疼得厲害。

這拳的爆發力看上去是這麼強,可以說沒有點傳統武術功底的話,是拍不出這種效果的。

《霍元甲》

到了十幾年後的2006年,李連杰繼飾演霍元甲的徒弟陳真後,又飾演了霍元甲本人。這一版的霍元甲可以說是有些爭議,比如戾氣很重、沒有必須表現霍元甲繼承人霍元甲。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戲中李連杰把他的標誌性招牌動作“崩拳”又抬高一一個臺階。

在影片前半部分,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李連杰和兒時對手的高臺比武,對方修煉硬氣功,下盤馬步扎得非常穩。霍元甲爲了突破對方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再一次使出了“崩拳”。

霍元甲奮力一個高抬腿,猛地發力下踩,擂臺上的木板應聲而起,對手知道霍元甲要出拳,於是順手用這塊木板來擋。

不料霍元甲發力迅猛,一出拳把木板直接打碎,這一拳結結實實的打在了對手身上,號稱下盤“巖盤不動、落地生根”的對手趔趄地後退了幾步。

由於在大街上感受到了秦爺的傲慢,霍元甲怒從心頭起,將幾個正在訓練扎馬步的徒弟打翻在地,還對着木樁打了一拳,這是加了“轉”的崩拳,也可以叫“鳳眼拳”,霍元甲說道:這一拳20年的功力,你們擋得住麼?

霍元甲走後,木板懶腰斷成兩節,嚇得徒弟們不敢再練功偷懶。

在朋友的酒樓上,霍元甲和秦爺發生了衝突,二人比起了武,拼完了兵器又開始比拼拳法,秦爺明顯拳腳功夫不如霍元甲,被打的暈頭轉向。

霍元甲怒火中燒,動了殺心,用出了一擊加了螺旋勁的拳,穿透力極強。

秦爺瞬間倒地吐血而亡,後背都被加了電腦特技,變了形。

其實這種一拳打出人命在不少作品裏都有表現,譬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李小龍打日本人,李連杰這一拳其實也可以隱約看見李小龍的影子

李連杰和成龍唯一合作過的電影就是《功夫之王》,雖然這部片子在當時的市場上評價很差。但是二人有一段長達5分多鐘的打戲,二人各自施展了自己的招牌動作,套路十分好看,滿足了很多動作影迷的好奇心。

兩人爲爭奪金箍棒同時出拳,分別打在對手身上,要說還是李連杰打的更有瀟灑飄逸,更好看一些。

成龍打的就比較僵硬了。可惜的是,當時雙方都已年近50,都顯老了,要是年輕個10歲,還能打的更精彩。

17年上映的短劇《功守道》裏,李連杰是和馬雲對決的最終boss,令人驚訝的是,和馬雲對決的他雖然動作依舊優美,卻已經相當蒼老,這看對面的馬雲就能看出,李連杰生於1963年,馬雲生於1964年,只比李連杰小1歲。

這電影上線時李連杰只有54歲,看上去卻像70歲,這可能是早年習武用力過猛傷身所指的,看來想打的好看,也得付出巨大的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