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真的受不了了,孩子再不高考我就疯了。”安徽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的诊室里,前来就诊的王女士挂着大大的黑眼圈,向医生大倒苦水。每年高考前,各地都有一些家长和考生一起出现“高考焦虑”,有的家长甚至比考生还严重(6月17日北京青年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考季来临 ,家长七忌讳做到了吗?

中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对家长来说,同样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有关资料显示,中高考前出现深度焦虑症状的家长居然是孩子的两倍。紧张焦虑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中高考前的父母会无意间把这样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家长的过度关心、过度管理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给他们增加更大的心理负担,一旦这种负担超出考生所能承受的限度,孩子的情绪就会失控,会感到失望和无助,临场发挥失常就不可避免。在家里,虽然很多家长口头上说“不给孩子压力”,但平时却有意无意表现出紧张的情绪,比如坐立不安;过度关心孩子身体饮食,送汤送水;言语中出现“还看电视,没几天了一点都不着急”等类似话语;或者积极为孩子张罗报名参加提高班、补习班。家长的种种表现会给孩子心理暗示,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随着中高考临近,家长们应调整好角色位置,既服务到位,又不越位。客观分析孩子的现状和中高考的形势,合理设计对孩子的期望值,做到心中有数。多对孩子说肯定性语言。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给孩子温暖、鼓励和力量!中高考在即父母最忌讳这七件事:父母忌讳过分体贴;父母忌讳唠叨不休;父母忌讳时刻监督;父母忌讳问东问西;父母忌讳与人攀比;父母忌讳情绪紧张;父母忌讳因孩子成绩下降施以严厉教育——暴打或体罚。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失眠、情绪低落、沮丧自责、对自我评价很低、精力减退、浑身无力、厌学、成绩大幅滑落等表现,家人应予以重视,尽快带孩子就医。

中高考要到了,如何科学调整心理情绪,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面临的考题。期待考生和家长都克服过度焦虑,家长当好孩子的“稳压器”, 孩子用积极的心态暗示自己、把自己的身心都调整到最佳状态,做最后的一搏!

“难题是提高分数的机会,不懂是懂的最佳时机。”“昨天的焦虑不等于今天的焦虑,今天的不懂并不等同于明天的不懂。”“就算你现在不及格,你也有考及格的潜力。”这一句句自我暗示口诀考生不妨一试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