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電商發展的如火如荼,但行業競爭也十分激烈。雖然誕生了阿里和京東這樣的巨頭,但也有更多平臺倒下。繼淘集集之後,如今又有一家電商平臺黯然退場。

今年6月,多家媒體報道萬達旗下的電商平臺新飛凡正在計劃註銷,目前正在做債務清算。它曾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然而在成立5年後,卻迎來這樣的結局,這也標誌着萬達在電商業務上的一次敗局。

2012年,王健林曾與馬雲立下了一個賭局,王健林稱:“到2022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到50%,我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給我一個億。”而在賭局設立那年,萬達也開始發力電商業務,但一直不溫不火。

2014年,萬達宣佈聯合騰訊、百度共同搭建電商平臺,上海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總投資高達50億元,轟動一時。王健林、李彥宏以及馬化騰三位首富,對於飛凡可以說是相當看好。起初,飛凡將自己定義爲“實體+互聯網”場景服務運營商,而重心一直則放在打通線下商場的會員體系上。

到2016年9月,飛凡開放平臺合作商業項目超過6000個,商業聯盟擁有商戶超5萬家,會員總數超過1.8億。不過這些用戶在飛凡平臺上,除了商場會員積分等掛鉤權益外,更多的是找店、停車、排隊和智慧電影等線下服務。因此,飛凡在當時被人稱爲“低配版的大衆點評、美團和百度糯米”。

沒過多久,三方分道揚鑣,而騰訊轉投了另一家電商平臺——拼多多。與飛凡聚焦線下不同,拼多多將騰訊能提供的社交資源用到了極致。它藉助社交平臺進行裂變式玩法,迅速擴張,並打開了“下沉市場”的大門,一躍成爲與京東抗衡的巨頭。

在飛凡的發展過程中,其負責人如走馬燈般被更換,在5年的時間裏,共更換了3任主帥。這也導致沒有足夠長時間和機會證明策略對錯,開展的衆多項目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後來,它重新更名爲“新飛凡”,成爲萬達網科旗下子公司。但此時的公司也是名存實亡,直到今年終於倒下。

王健林曾承認飛凡失敗,並表示:“過去總想着做規模,如果從一開始就只爲萬達廣場、旅遊度假區研發,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飛凡是萬達探索轉型過程中的一個試驗品,最終試驗還是沒能成功。這背後的原因是商業環境競爭激烈還是萬達不具備互聯網基因,都值得深思。

儘管飛凡失敗了,但王健林依舊沒有放棄電商夢,再次和馬化騰、高登一起成立了上海冰盛科技,這家公司的發展目標依然是電子商務平臺。然而,在電商行業中,前有阿里、京東等巨頭,後有拼多多、蘇寧易購強勢崛起。王健林的電商夢未來會如何,還需要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