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斗是人类的本能,本质就是相对凶狠的技术。越是不安定的社会环境,格斗本质的凶狠就越突出。但是,随着社会的安定,治安管理得力,人们需要的格斗技能越来越淡化。如何稍稍体验、感悟下格斗的技能,又能有一点点的防身,这是更多的人的想法,跆拳道恰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二、整个中国的家庭已经是四二一的家庭,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如此的宝贵,散打,泰拳,摔跤都不太适合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以福州市区的学校为例,下课之后孩子不能去操场玩,只能在走栏里,教室里走走,如此的谨慎模式,怎么可能会有拳击,散打,打鼻子流血的实战。跆拳道很多的馆其实都不会打实战,只是腿法踢踢,从视觉看不错。

三、中国的体育一切以奥运会为目标,唯一的武术还保留在全运会,其它都是奥运会项目,跆拳道就是奥运会项目,为了达到奥运会的金牌的任务,国家体委给予跆拳道扶持有可能比武术还要大。

四、中国武术自身发展与市场、商业、大众无关,1979年前发展武术套路,79年之后发展散打,但这两个项目是为竞技体育,区域荣誉,政绩,代表国家,省份参加体育的赛事,没有为市场服务。传统武术是自力更生,存在众多缺陷,没有办法市场化,大众化。

五、跆拳道的礼仪教育,商业包装,营销服务,都比武术散打,泰拳,拳击更好,它极大地弥补了当下中国人家庭礼仪教育不足的问题,也有一部分人是不懂跆拳道与武术的区别,错误的认为跆拳道也很实用。

六、环境、唯分数论,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至于有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勇武的精神,大家都没有时间去顾及,淡化格斗,忽视实用的武术,形成了许多人本能的排斥武术,选择了跆拳道。

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跆拳道是不是一直能火,我看未必,随着中国的体育力量加大,相信中国人的聪明,会探索出武术新路线。

1998中国武术段位制出台。

2014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把体育作为产业发展,才会有当下的大量的格斗赛事。五十年代拳击比赛意外死亡事故,拳击停止发展,七十年代才开始发展。散打发展四十多年,最近发生了两例死亡事件,散打以及其它赛事还在继续发展,本身就说明中国的体育事在必行。特别是最近的张伟丽打的综合格斗,央视都有报道,这都说明中国开始鼓励体制内的运动走出去,这才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武术还需要时间,还需要一个领导坚强的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