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名海軍戰士,戰勝暈船是你踏上戰艦的第一關,只有經歷過這一階段的痛苦,再從痛苦逐漸磨礪到適應,最終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海軍。

潛艇部隊雖然不像水面艦一樣非要披風搏浪,但許多時候也有意識地在波濤間航行,鍛鍊戰士們的意志。比如從碼頭到訓練海區,一般都是水面航渡;還有訓練大綱要求,就有水面科目內容;特別是參加年度艦隊組織的大錨訓,海空潛聯合演練,那麼從錨位到戰區也有水面航渡的過程。同時在攻潛、對海攻擊等部分,根據戰術需要,仍然有浮出水面的計劃安排。所以,潛艇遇到風浪只會下潛,是不符合實際的。

旋梯

在潛校訓練團期間,每一名學員都要進行相應的體能訓練,其中旋梯、滾輪、浪橋等鍛鍊平衡技巧的器械,都必須一一過關。例如旋梯訓練,人的雙手和雙腳要交叉攀附在旋梯的檔口,通過自身搖擺,大幅度達到旋轉狀態,直至360°飛轉起來。初時不敢睜眼,只感覺耳畔"呼呼"風響,人如同被拋離的墜子,只想飛出去。後來鍛鍊的次數多了,就可以大瞪兩眼,看天地輪迴,雲彩和大地交替出現,自己彷彿駕馭着快感,興奮無比。

滾輪

滾輪就小"切絲"了,你只要把身體擴展成一個大大的"大"字,雙手斜上方抓住把手,雙腳斜下方套進蹬口,朝左右晃動,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用力下墜,即可完成滾翻動作。你不要停息,如此便像一個陀螺,或正或反,不停地滾轉,什麼心肝脾胃腎,零零碎碎的像是打翻了五味瓶,直到口吐酸水爲止。

浪橋

浪橋相對簡單些,那是一種在中學校園裏都有的東西,木製或鋼製的跳板,兩頭被鎖鏈吊着,懸於沙坑之上,可以前後左右搖動。我們訓練的幅度較大,前後蕩起的位置較高,同時身體轉換方向自由運動,左右也有搖擺,模擬風浪下的船員行走。

真正上了潛艇,考驗才真的到來,出海第一關就是暈船了。因爲艦艇在航行時,面對的不光是看得見的波浪,還有水面下的暗湧,所以艦艇既會隨着波峯前後晃動,也會隨着湧流左右搖擺,那麼身體和神經系統原來的平衡被打破,便出現頭暈、乏力、嘔吐等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暈船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某軍港

我第一次出海是從大榭到普陀,22支隊位於鎮海北侖港的東面,碼頭是在內神馬的北側,通過外神馬小島,航渡穿越朱家尖水道,就可抵達普陀外海。如果選擇直接去外海訓練,就走桃花島附近,航程會稍短些。

上世紀八十年代,近海養殖已經起步,網箱圍欄遍佈航道,潛艇水面航行要儘量避開這些東西,如果有撕爛漂浮的漁網捲進螺旋槳就不好了。漁民的小舢板也隨意的很,左竄右突,毫不在乎身邊的駛過的潛艇。艇長和航海長他們站在艦橋上,迎着海風指揮航渡,我們在艇內的如果不當班就掏出出海包裏的毛毯,鋪在吊牀上休息。我是在四艙左舷前部最上的位置,躺下後我習慣的在日記本上記錄下出海的點滴故事。

海浪應該是在潛艇出了鷹窩灣以後出現的,其實那還是在內海的行駛中,沒有出舟山羣島的圈子,海浪三四級左右,但不少新兵開始有暈船反應了。我尚好,因爲我家祖輩就是船民,我小學中學那會每逢寒暑假都會上船一陣子,故而一般的小風浪奈何不了我。一齊上艇的電工班陳J就不行了,小臉蠟黃轉白,直接抱住贓物桶不放手了。

當時250最高長官是劉艇長(請原諒不說出他名字了),他是浙江嵊泗人,這個越劇的發祥地,除了嚶嚶嚀嚀的越調,最多的還是風裏浪裏的漁民,劉艇長就繼承了漁民的不屈性格,越是艱險越向前,暈船這個詞,在他身上是絕不會出現的。

33艇出海

艇上的老同志,經歷過遠航與戰備值班的這些人,一般的風浪是毫不畏懼的,但新兵,特別是內耳前庭器官平衡不好的人,是要大喫苦頭的。如果潛艇左右搖擺幅度超過了30°,生理反應就比較明顯了,你懸着的那顆心始終在吊着,彷彿海浪一個勁地揪着它,什麼東西都在天翻地覆地轉悠。你頭暈眼花緊閉雙眼,準備傾腸倒肚般的嘔吐來臨,直到憋不住猛地將胃中食物全部吐盡,緊接着還是吐,吐酸水吐膽汁吐胃血,直到你渾身發抖、四肢痠疼、兩腿軟綿無力不能站立,或躺或趴、或倒或歪,一幅狼狽不堪的樣子。倘若遇到七八級以上的風浪,那麼神仙也要暈船的,連艇上賊眉鼠眼的耗子,平常滋溜溜跑的飛快,此時也像打了麻醉藥,一動不動蜷縮在那裏。你可以和它對視,甚至鼻尖也可以相互觸碰到,老鼠咕嚕嚕的綠豆眼就在你的眼前,真正的"大眼瞪小眼",你卻連抬手驅趕它的力氣都沒有,於是你們就這樣看啊看,誰也懶得理誰,等你稍稍緩過一絲勁兒,想抓住這隻老鼠的時候,它的反應比你還快,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上面提到的陳J,我們一年兵,體格還是不錯的,足球踢的也好,但就是暈船,怎麼也適應不了。艇一離碼頭,就像得了軟骨病,立馬躺在牀上,不喫不喝,更不能聞飯菜味道,守護着一個贓物桶,生怕別人搶了去。有次支隊準備迎接一位領導人視察,我們訓練站坡,他站在甲板上一會竟然都堅持不了,直挺挺後仰了下去,差點掉海里。後來被安排去鎮江封艇了,他是真過不了暈船這道坎兒。

33艇上浮

但絕大部分同志是可以戰勝暈船的,那就是出海經歷的增加,提高了抗暈船能力,也就是習慣成自然,喫了吐、吐了喫、喫再吐、吐再喫。記得有一次出海連續一個星期了,身體疲乏,政委親自衝了一大壺咖啡,一艙艙的給大家倒上,有的同志不習慣喝咖啡,他就耐心勸說,讓大家提高精神頭,圓滿完成這次訓練任務。我喝了一大搪瓷缸咖啡,不一會就全部吐了出來,當時是水下30米潛航,但剛轉入水下不久,所以暈船還是帶來了諸多不適。

1988年大錨訓,趕在XX號颱風前進行,有舟山基地驅護艦、普陀獵潛艇大隊、寧波海航殲八、22和42支隊的七條潛艇組成,浩浩蕩蕩在東海海域演練,那是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一次協同演練。颱風即將來臨,波浪滔天,我們這些年輕的海軍戰士,在狂風大浪的肆虐下,許多人食慾不振嘔吐不止。可是,當戰鬥警報拉響後,每一個暈船的水兵立即抖擻鬥志,生龍活虎地在戰位上忙碌起來,準確無誤地執行口令,完成協同作戰的任務,這是意志迸發出的力量,體現了中國海軍無往不勝的昂揚精神。

夕陽下返航的潛艇

返航的途中,我登上艦橋,海浪劃過剛剛露出脊背的潛艇,艇艏升降舵如撐開的魚鰭一樣拍打着水面,夕陽透過雲層金光萬道灑在乘風破浪的艇身上,獵獵軍旗隨風招展,鼓動着我們滿腔熱血,汽笛一聲長鳴,那就是祖國對戰士驕傲的呼喚!

楊太平 寫於 2020年5月11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