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靠的不是“政治正確”式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正解局出品

“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發的騷亂,就像一部電視連續劇。因爲演員的不斷加入,而變得愈發精彩。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反種族主義抗議遊行中,三名白人警察和3名白人蔘與者,爲黑人牧師洗腳。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現身抗議活動,加入現場數以千計的羣衆一起單膝跪地,聲援美國的反種族歧視與抗議警方執法過當的示威遊行。

他們到底是真心實意反對“種族歧視”,還是“政治正確”式的表態?

美國高喊“政治正確”這麼多年,爲什麼沒有實質改變?

01

政治正確

在美國,你可以罵官員,可以罵特朗普,就是不能罵黑人。

這就是美國的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英語:political correctness),指的是態度公正,就是要避免冒犯或不利於任何羣體的語言、策略、措施。

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對同性戀羣體、女權主義、少數族裔等,不能使用歧視性語言。

雖然美國並沒有法律明文規定這一點,卻早已成爲不成文的規定。

這一點,美國的娛樂業表現得很明顯。

美國的影視劇,有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必須爲黑人設置角色,哪怕是與劇情很違和,也不能缺席。

比如講述911後美軍在阿富汗戰鬥的《12勇士》,原型隊員全部是白人,電影裏卻多了一名黑人、一名墨西哥人。

電影《12勇士》的演員

現在,你要想找一部沒有黑人蔘演的美國大片,非常困難。

二是黑人大多是正面角色,很少被塑造成反派。

比如《肖申克救贖》裏黑人獄友瑞德,漫威宇宙世界中極其重要的人物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都是名垂影視的角色,也都由黑人飾演。

電影《肖申克救贖》裏的黑人獄友瑞德

做不到以上兩點,製作方會被告種族歧視。

做到“政治正確”,就會有獎勵,會被各種獎項青睞。

現在的奧斯卡,更傾向於把選票投給那些看上去更“政治正確”的影片。

2018年,《水形物語》一舉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配樂和最佳藝術指導4項大獎,靠的便是冷戰時期、跨種族愛情、墨西哥導演這幾個“政治正確”。

世界流行音樂的最高榮譽“格萊美獎”,從2012年開始,就以“最佳流行歌手”,取代了原來的“最佳流行男歌手” “最佳流行女歌手”。

從2012年至今,7屆“最佳流行歌手”中,有4次獲獎者都是女性歌手。

在美國,違反了“政治正確”,要承擔不小的代價。

2018年,世界知名的披薩連鎖店棒約翰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約翰施耐特,在一次內部電話會議裏,用“黑鬼”稱呼黑人。

棒約翰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約翰施耐特

事情被爆出來後,引起軒然大波,約翰施耐特最終被迫辭職。

2005年,時任哈佛大學校長薩默斯在一次學術會議上公開表示:女性更難成爲科學家,可能是由於兩性的先天稟賦差異。

此言一出,薩默斯遭到200多位本校教授聲討,最終被“不信任投票”而黯然下臺。

02

矯枉過正

“政治正確”是爲了保護弱者,爭取少數人的平等權利。

出發點,當然是好的。

但是,現在的“政治正確”,有點矯枉過正,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

最直接的體現,是演變出一套“正確詞語”:

比如,用到第三人稱單數時,不能僅用“他”,必須用“他或她”;聾子不能叫聾子,得叫“聽力受損的人”;流浪漢不能叫流浪漢,得叫“無家可歸的人”。

知乎網友@有個老外叫馬紹飛 舉過一個例子。

成龍與黑人演員

正常美國人對上面圖片的簡述:

圖片左邊的是個黃種男性,右邊的是個黑人男性。

美國部分白人精英對上面圖片的簡述:

我無法判斷這兩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或者他們也可能是變性的,所以我將會使用“它”這個代詞來描述這兩個人。它們都有黑色的短髮,除了右邊的人稍微有點鬍鬚外,我根本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外貌有任何其他區別。

可見,某些“政治正確”的詞彙看起來有多可笑。

很多情況下,保護弱勢羣體的“政治正確”,變成了另做他圖的武器。

在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殺妻案中,辛普森律師團利用“種族歧視”作爲對付警察和檢察官的祕密武器,指控後者區別執法。

辛普森一案庭審現場

由此,“辛普森到底殺沒殺他的妻子”變成了“黑人在美國社會被不公正對待了嗎”,成功激起了黑人佔多數陪審團的義憤,博取了社會公衆的同情。

最大的諷刺是,辛普森本人卻是個“種族歧視”者,與白人友善相處,對自己的黑人親戚朋友充滿惡意。

03

虛假的和諧

“政治正確”猶如一個無處不在的審查機制,監控着美國人的一言一行。

一項調查顯示:71%的美國人表示,“政治正確”限制了他們公開討論的慾望,因爲他們害怕發表“政治不正確”言論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調查結果

哪怕是一些學術討論,也有風險。

“DNA之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沃森,基於自己的研究成果認爲,黑人和白人在智商測試中存在平均差別,這種差別來自遺傳。

“DNA之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的詹姆斯·沃森

此言一出,批評之聲鋪天蓋地。沃森所有的會議和演講被取消,還被任職實驗室剝奪了行政職務和榮譽頭銜。

“政治正確”這麼多年,種族歧視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在美國,非裔被警察誤殺的幾率是白人的5倍。

2015年以來,美國警察誤殺非裔的104起案件中,只有13起被正式起訴。其中,4起至今還沒有審判,4起審判無效,4起定罪,1起認罪。

嘴上歧視黑人有可能被道歉、被辭職,真正傷害到黑人的美國警察,卻有不少逍遙法外。

更爲重要的是,“政治正確”是在掩蓋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稱黑人爲“非裔”,聾子爲“聽力受損的人”,流浪漢爲“無家可歸的人”,看似照顧到了對方的感受,但對改善對方的處境,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政治正確”更像是一種潤滑劑,減少因種族、性別等衝突造成的摩擦,帶來了一種虛假的和諧。

解決問題,靠的不是“政治正確”式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很多人,願意絞盡腦汁琢磨一些“政治正確”詞彙,做一些冠冕堂皇的“政治正確”表態,卻忽視瞭解決問題。

這正是“政治正確”的虛僞之處。

04

雙標現場

“政治正確”,常常陷入大型雙標現場。

公開發表“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多少要付出一些代價。但特朗普卻是一個例外。

2016年6月13日,在新罕布什爾州發表的演講中,特朗普明確表示:

我拒絕政治正確。我只做正確的事情——我想把事情變得簡單一點,我想讓美國變得再次偉大。

有網友發現在Twitter上搜索“種族主義者”(racist)這個關鍵詞時,特朗普的賬號,已被該平臺推到了“人物”(People)標籤頁下的榜首位置。

2018年,特朗普談到移民問題時,用“糞坑”來形容海地、薩爾瓦多和一些非洲國家,並停止接納這些國家的移民。

2019年,特朗普連發數條推特抨擊4名少數族裔的民主黨女議員,並叫她們回祖籍國去。

特朗普如此肆無忌憚地公開發表種族主義言論,卻沒有公開道歉或引咎辭職,只因爲他是總統。

在這次因“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發的抗議中,人們各有各的算盤。

有的人趁機宣泄不滿,有的人藉機上街狂歡,有的是出於“政治正確”不得不表態,有的人是爲了博取政治資本……

演技最佳的還是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6月5日,特魯多現身抗議活動現場,加入現場數以千計的羣衆,一起單膝跪地,聲援美國的反種族歧視與抗議警方執法過當的示威遊行。

特魯多在活動現場與羣衆一起單膝跪地

特魯多和抗議羣衆一起單膝跪地8分46秒,這是弗洛伊德遭警察以膝壓頸的時間。

2年前,特魯多還幹過一件事。

他自創了一個英語詞彙“peoplekind”,以取代“mankind”(中文爲人類),因爲“mankind”中“man”是男人的意思,在“政治正確”者看來,這是性別歧視。

看似“政治正確”的特魯多,卻被扒出了“戴黑臉”的黑歷史。

特魯多“戴黑臉”

很多人批評,特魯多下跪,不過是作秀罷了。

示威現場,還有多人要求特魯多“站起來懟特朗普”。

這就不對了。

人家只是說說,你怎麼就當真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