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一次電話。通話中特朗普邀請默爾克6月份到華盛頓參加七國首腦會議(現已延期)。

默克爾表示,因爲疫情很嚴重所以不去。

美國疫情確實嚴重,當時的遊行示威也導致一些混亂,但特朗普卻說:美國一切很好啊!並獨白似的在電話中抱怨北約、抱怨七國集團、抱怨世衛組織……20分鐘後,電話結束。

《紐約時報》援引一名當時在現場的官員的話說,“這次通話不愉快。”

大概一個星期以後,6月5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已經下令,從德國撤回一批美國駐軍。

這兩件事有沒有聯繫?

美國媒體說不得而知,但特朗普決定從德國撤軍,應該既有與默克爾的私人恩怨因素,也和他外交特點有關。

默克爾和特朗普 (圖/politico.com)

“沒有化學反應”

當今西方的領導中,默克爾和特朗普幾乎是“反義詞”。

默克爾是物理學家,爲人冷靜、低調;特朗普曾是電視真人秀主持人,衝動而高調。

更重要的是,默克爾支持全球化、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特朗普反對全球化,堅持“美國優先”。

所有這些,導致特朗普執政一開始,就和默克爾格格不入,兩人“缺乏化學反應”早就是國際間常識,由此引起美德關係逐漸趨冷,也在意料之中。

更何況,特朗普接替奧巴馬任美國總統時,西方不少輿論認爲,特朗普將難以預測,默克爾將“接替”奧巴馬成爲西方自由主義的領袖——特朗普本來就以消除奧巴馬影響爲己任,對默克爾的態度可想而知。

這幾年,特朗普不斷拿德國沒有繳足北約“份子錢、德國在能源上依靠俄羅斯等事,敲打德國,也曾說過要從德國撤軍。

但美國在德駐軍,不是特朗普和默克爾之間的私事,也不僅是美德兩個國家的事,而是美國國際戰略和西方安全中重要的一環。

事關全局

二戰結束後不久,爲了冷戰需要,美國就拉當時的西德加入北約。西德在北約中也越來越重要。

冷戰結束後,北約繼續東擴,統一後的德國則因爲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的變化,在北約戰略中顯得更爲重要。

美國目前在德國駐軍約3.5萬人,分佈在幾十個軍事基地,其中西南部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是美軍海外最大的空軍基地。

這些在德國的設施,不僅與歐洲有關,美軍和北約聯軍在阿富汗、敘利亞、北非等地的軍事行動,很多是從德國基地發起;特別是無人機襲擊,很多都從這裏起飛。

美軍九大聯合作戰司令部中的歐洲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總部也都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

由此可見德國在美國和北約安全體系中的作用。

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 (圖/mildenhall.af.mil)

現在特朗普突然要下令從德國撤軍!

更有意思的是,媒體報道特朗普下令撤軍要在九月份完成,德國方面到現在還沒有收到正式通知。

不過,德國媒體和官員已經沉不住氣了。德國外長哈斯在接受德國《圖片報》採訪時說,駐德美軍可不僅僅是爲德國和歐洲服務的,也是爲美國利益服務的。

有德國議員則說,這個決定如果是真的,則再一次顯示了“特朗普缺乏領導力”這一事實,還有德國議員說,這件事說明,過去美國對西方的安全是不可或缺,現在變成了“毫不可靠”。

“特朗普優先”

生氣着急的不僅是德國人,美國很多人也生氣。美國前國務卿、也曾擔任過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科林·鮑威爾,6月7日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採訪時,批評特朗普上臺這幾年,在外交上“得罪了所有的人”:和盟友翻臉,和北約鬧不愉快,和世衛組織鬧翻,對聯合國不滿,鬧得美國外交“到哪裏都受鄙視”。

現在又準備從德國撤軍,破壞西方的安全戰略。

駐德美軍士兵 (圖/stripes.com)

鮑威爾神情激動地說,這一切白宮單獨做出的決定——這是不應該的。他說,特朗普不懂美國憲法,不理解憲法對總統權力的限制,在撤軍一事上,他應該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商量,公開和軍方商量怎樣做纔對,而不是誰不同意自己就炒誰的魷魚。

特朗普爲什麼要這麼做?《紐約時報》的分析說,實際上這是爲了他自己。

爲了能在今年連任,特朗普做任何事,首先不是考慮全美國如何,更不考慮西方如何,而是考慮如何取悅於支持他的極右保守選民,爭取他們的選票。

他似乎從不號召美國民衆團結,而是幫助自己支持者攻擊另一方。他的言論和決策,只照顧他的鐵桿支持者。

他嘴裏所謂的“美國優先”,實際上就是“特朗普優先”。下令從德國撤軍,也是其中之一——因爲極端民粹的美國選民喜歡啊。

(錢克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