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的原因,高考都延期了。每年高考都是大家爭論一個問題,每個省的分數線不一樣,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在每個省錄取的人條件不同,每次都被大家吐槽。假設全國統一錄取線,上海北京這樣的地方不被照顧,最後會出現什麼情況。這樣的情況在現在不知道會如何,不過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到時出現過。

唐朝完善科舉考試,當時也是按每個省的人口比例來分配。當時政治和經濟都是以北方爲中心,所以當時北方考試很佔優勢。後來發生安史之亂,經歷五代十國進入北宋。在北宋的時候,南方人科考的命中率是“百人取一”,而西北則是“十人取一”。這個事情引起了南方學長不滿。還有一點,當時北方常年戰亂,南方相對安定,北方符合考試的人都很少,南方都是飽學之士,所以最後北方錄取的很多人還不如南方落榜的學生。所以南方學子要求以文章來錄取。南方這邊當時以歐陽修爲代表上書朝廷。歐陽修是當時文壇領袖,歷史上的千年第一榜的主考人,在南方士子的聲望非常高。但北方也有牛人,司馬光作爲北方士子的代表認爲,北方學習條件差,每年都要打仗,年輕的都上戰場,根本不能向南方那樣十年如一日的學習,從國家安定方面來看,更應該給予北方機會。歐陽修剔出的是以文取士,司馬光提出以路取士。古代路就是現在的省。這個事情弄大了,找老闆也好隨便決定,所以最後庭辯來決定錄取方式。當然最後歐陽修大獲全勝,最後定下了以文取士的策略。這個政策在宋朝還沒什麼大問題。

到了明朝,朱元璋當政。明朝也採用宋朝的政策以文取士。但是在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會試,舉行科舉考試,發榜後出了個問題,考上的全部是南方的考生,北方全部落榜。當時主考官也是南方人。這下北方考生不樂意了,認爲黑幕。這榜在歷史稱爲南榜。考試的事情最後演變爲政治事件。朱元璋下令測查,試卷全部複查。複查試卷的人叫張信,也是狀元出身。他複查後認爲沒有問題,但北方學子不認同,因爲張信也是南方人,他是浙江鎮海人,北方學子認爲南方這是互相包庇,事情最後弄得失控。朱元璋一怒之下,把張信和新科狀元全部斬首,又舉行一榜考試。這次考試南方學子膽顫心驚,最後錄取全部是北方學子,所以這榜在歷史稱北榜。出了這個事情,不能老這麼折騰,所以朱元璋定下南北分卷,後來就是北方考北方,南方和南方的pk,這個就是南北卷。到了永樂時代,首鋪楊士奇又劃分出中卷,主要是西南少數民族和安徽鳳陽這些地方的考生。這個就是南卷,北卷和中卷的來歷。

到了清朝,各個地方發展不均衡,每個省人口不同,出現人口大省錄取人數太低,所以康熙又做了調整,按人口比例分配指標,照顧均衡。

後來科舉取消,現在錄取制度綜合以前的問題和當時的情況定下高考的錄取情況。當然發展這麼多年,又出現新的問題,所以高考制度也在不停的改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