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建築用地的匱乏,無論是綜合性商業體還是辦公樓宇等建築,都在城市化的發展中開始向地下空間延伸。本案是一個位於地下的餐廳。在日新月異、時代鉅變的今天,餐飲空間承載的功能早已不只是喫一頓飯那麼簡單,它還是人們交流、約會、享受的重要場所。

由於地下空間幾乎是全封閉狀態,近似密閉空間內容易出現:缺乏自然採光通風;空間壓抑,易造成負面心理影響;缺乏節點設計,地下餐飲空間可識別性差,容易造成迷失感等弊端。然而,就餐是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綜合體驗,如何通過設計改善地下餐飲空間,讓到訪者的五感得到更好的體驗,成爲圓設計的首要訴求。

由於在地下空間穿梭容易使人缺乏方向感,爲此設計師巧用一步一景的概念,長廊裝飾造型樹與綠蘿的搭配,現代與自然的交織。精心裝飾和陳設佈景的走道或迴廊來進行連接,醞釀情緒,使之具有“曲徑通幽”的意境。

一軸入口,綠植兩韌,既作出了區域分隔,又提示了轉角特徵。人的行走路徑不再像是路過一系列近似封閉的通道,而是走過一個值得回味,有獨特味道的空間。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顧客明確的有衝擊感的特徵可以加深人們的整個空間印象,增強了方向感。

由於原來承重牆無法拆卸,設計師在牆體上開了若干通氣口和門洞,空間如人,方圓之處見杌棿,是圓潤,亦是融通。巧妙地使有效空間裏的空氣,進行自然對流貫通。搭配適量自然植物等生態景觀,大大提升地下空間的環境質量。

設計師爲地下餐飲空間鑲嵌的水分子元素是匠心獨妙之處。上善若水,利用玻璃制的水分子元素結合大片的綠植,打造出了一個風簾翠幕的天然氧吧,光線打到光滑圓潤的水分子裝飾上時,由於圓球的規整性,各個角度,都可會形成斑駁的高光亮澤,光影交匯,改善地下空間的光線效果的同時,還給顧客形成了“啓、承、轉、合”的沉浸式體驗模式。

餐飲區是餐廳的主要盈利場所,是用餐客人與服務人員的交匯處,是各種流線、信息交接的紐帶。設計師在做空間劃分時候,將包間區域放在整個空間相對中心位置,我與鄰桌,卡座與包房,都用骨正筋柔的綠植與牆體隔斷區別開來,恰到好處的距離,兼併着隱祕與通透。大廳空間劃分爲相對私密(卡座)、敞開空間,自然形成了合理的空間動線,在保證餐廳上座率的同時,又讓各個空間即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

我們和自然,有着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在地下餐廳融入天然氧吧,是功能的凸顯,也是形式的輔成。“Form follows function.” 餐飲業的發展需要有特色的就餐環境作爲支撐。作爲一個綜合的消費體,地下餐廳在環境、功能、形式上的磨合更是一門藝術。在本案中,婆娑綽約的綠植與空中的水分子玻璃球交相呼應,給閩南菜系的鮮美再調幾分清爽。如此輕靈愜意的就餐氛圍裏,顧客體驗的何嘗不是一番味動心靜的感官盛宴?

平面圖:

項目空間信息:

空間名稱:“雲淡風輕私房菜”精品餐廳

空間類型:餐飲空間、主題餐廳、中餐廳、私房菜餐廳

空間地址:廈門市湖里區呂嶺路威揚大廈1層

人均消費:165元/人

設計公司:三次圓

空間面積:800平方米

空間主材:瓷磚、塗料、護牆板、鋼筋、綠植牆

攝影版權:陳榮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