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護心食譜再添一員,哈佛最新研究,這種食物減少18%患病風險!

食物也能保護心臟,哈佛研究員們又爲大家的護心食譜添上了一位新成員——豆腐。

哈佛最新研究報告:歷時25年,20萬受試者,11種飲食指標,每年超過480萬次臨牀隨訪記錄,發現那些每週喫豆腐的人,比那些1個月喫不了1次豆腐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低18%[1]。

心臟超級食品:豆腐

豆腐的原材料是大豆,加水研磨成豆漿後,加入滷水或石膏點制,凝固後壓制成型,就成爲了一塊塊白嫩的豆腐。豆腐風味清淡,可以和很多食材一起烹調,而且價格親民,可以說是護心食物中的“平民英雄”。

降低膽固醇

豆腐裏的六大調脂高手: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大豆蛋白、維生素E、多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它調節血脂的能力是全方位的,無論是甘油三酯還是膽固醇,都能調節[2]。

降低冠心病風險

哈佛的最新研究報告提示:攝入異黃酮與冠心病發病率呈負相關,也就是經常食用富含異黃酮的豆腐,可以降低患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冠心病(CHD)的長期風險,這種效果在年輕女性身上,效果更顯著。來自NHS II的研究數據:尚未絕經的年輕女性和絕經後未補充雌激素的中老年女性,喫豆腐每週超過3兩,與冠心病發病風險下降50%相關;男性喫豆腐的獲益與與冠心病發病風險下降20%相關[1]。

補充蛋白質無負擔

想要補充蛋白質,又怕喫肉增加心血管負擔?那豆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每100克豆腐中蛋白質含量達15.7克,比它的原料大豆還要高,而且豆腐中所含的脂肪78%爲不飽和脂肪酸,並且不含膽固醇,而且豆腐的吸收消化率達95%以上,對於不想喫肉、或不能多喫肉的人羣是很好的植物蛋白質來源。

爲什麼是豆腐?其他豆製品行不行?

豆腐的製作過程除了點制步驟使用了滷水或石膏,再無其他添加,全部依靠原料的天然營養,沒有人爲過度加工、添加流程,因此不會給心臟血管增加負擔。

其他豆製品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儘量選擇沒有添加糖、鹽、乳化劑等成分,未經過油炸、醃製過的種類。例如油豆皮、豆奶、油豆泡、豆腐乳等就不太適合用來保護心臟食用,因爲這類豆製品中的添加成分或加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豆製品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

選擇時記住2個簡單:成分簡單、加工方式簡單的豆製品更好。

同心小廚:花樣豆腐換着喫

1

北豆腐--釀豆腐

北豆腐水分含量相對較少,質地堅實,做菜時更適合煎、炒、蒸、煮。

食材:北豆腐、肉餡、雞蛋

調料:生抽、胡椒粉、料酒、鹽、雞精、香油、蔥姜、耗油、白糖、澱粉

做法:

1、豆腐切成5*3釐米方塊,用小勺把中間挖出一個小坑,稍後填入肉餡備用。

2、蔥姜切碎倒入肉餡中,打入一個雞蛋,加少量生抽、雞精、料酒、胡椒粉、鹽、香油攪勻,把上面挖出的豆腐碎屑也可以加入肉餡一起攪拌。

3、肉餡填充進豆腐中

4、鍋裏放入少量油,把釀豆腐肉餡向下,放入鍋中,小火煎5分鐘,翻面,兩面金黃,肉餡熟透即可

5、用半碗水,加醬油、耗油、糖、調成醬汁,倒入鍋中與豆腐混合,大火收汁,水分半乾後即可出鍋。

2

南豆腐--蟹黃嫩豆腐

南豆腐質地軟嫩細膩,水分含量更多,做菜時適合涼拌、羹湯等做法。

食材:南豆腐1盒、鹹鴨蛋黃2個

調料:小蔥、澱粉、雞精、鹽

做法:

1、鹹蛋黃放入微波爐加熱50秒,然後搗碎,或加入一勺料酒稍微蒸一下,之後搗碎

2、豆腐切塊

3、鍋內放油,小火煸炒碎蛋黃,炒出香味,加入適量水

4、水開後倒入豆腐,小火燜2分鐘,加入鹽、雞精調味,最後放水澱粉勾芡

5、出鍋後,撒一點小蔥花

豆腐護心臟,但不是喫越多越好!

1、豆腐一次喫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

2、對於腎功能不好的人羣,喫太多豆腐會增加腎臟負擔。

3、長期喫太多豆腐會促進體內碘的排泄,造成缺碘。

4、豆腐含嘌呤豐富,有痛風的人會促使痛風發作。

膳食指南推薦,每天大約要喫30-50克豆類。換算成豆製品大約是4兩豆腐,或者800毫升豆漿就足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