鴞鸚鵡是新西蘭的一種傻乎乎的鳥,因爲它的傻,它們差點一度滅絕。而爲了拯救這些傻鳥,也湧現了不少軼事,這次爪爪要講的是人們如何拯救一個碎裂鸚鵡蛋,並讓它成功孵化的經歷。

01

鴞鸚鵡媽媽弄碎了自己的鸚鵡蛋,還得靠人類幫忙

根據2012年的數據統計,鴞鸚鵡曾經一度數量少到只有126只,這些珍貴的鴞鸚鵡每一隻都被保護區的護林員記錄在案,隨時觀察。

笨手笨腳的鴞鸚鵡麗莎

其中有一隻被起名爲麗莎(lisa)的鴞鸚鵡媽媽好不容易生了一隻蛋,卻因爲自己的笨手笨腳,又把蛋給弄碎了……

護林員發現這枚蛋的狀況,心疼不已。不過仔細觀察以後,他發現這枚蛋可能還有救,就馬上把它撿了回來。

原來這枚蛋的蛋殼雖然破了,但沒有傷到內膜和胚胎。只要小心照顧,還是有可能孵化的。

這位巧手護林員小心地用膠水和膠帶把破碎的蛋殼固定了起來,給蛋適宜的孵化溫度,靜靜等待奇蹟的發生。

沒想到一段時間後,這枚蛋真的有了細微的動靜,很快就有一個粉紅色的小東西戳破了蛋殼,努力爬了出來。

這隻來之不易的鴞鸚鵡是當年第一隻孵化成功的鴞鸚鵡,沒想到它是以這樣神奇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爲它是鴞鸚鵡麗莎生的第一個孩子,於是被起名爲麗莎一號。

護林員小心守護着這隻剛孵化的鴞鸚鵡,替它那笨笨的母親盡了所有該盡的養育義務。

在護林員的悉心照顧下,麗莎一號茁壯成長着,從沒毛的小雞長成了一身白色絨毛的小傢伙,看起來彷彿蒲公英一樣好可愛。

很快小傢伙就顯現出和母親類似的體型:胖胖圓圓,翅膀不發達,扭動着一雙粗壯的腿在培養箱裏走來走去,不停叫着,呼喚護林員來餵它。

成年的麗莎一號回到了保護區,在自然狀態下生活着,這是它成年的模樣。從一枚蛋開始,最後養育出這麼大一隻成鳥,護林員也是挺不容易的呢。

麗莎一號成年後

02

蛋殼碎了也能孵出小鳥嗎?

可能有小夥伴會想問:蛋殼碎了也能孵出小鳥嗎?這就要說到鳥蛋的基本結構了:

鳥蛋最外層是保護內部結構的蛋殼,蛋殼裏有一層膜,這個相信剝過煮雞蛋的大家都懂。這一層膜是爲了讓蛋殼內部那些水乎乎的營養物質不會幹掉。

蛋的一端比較大,一端比較尖。大的那塊有一個氣室,這是爲胚胎儲備氧氣的地方。鳥蛋蛋白的部分除了爲胚胎提供緩衝,還能提供營養和水分。蛋白中有兩根系帶,用來固定蛋黃,讓它在受到晃動時不至於撞到蛋殼上去。蛋黃是提供胚胎主要營養的地方,最頂上有一個小小的紅紅的部分,纔是鳥的胚胎。

日本有個學校曾經爲了讓學生觀察雞蛋的孵化過程,直接把雞蛋殼剝掉,把雞蛋內的結構完整取出來,用保鮮膜盛着放在適宜溫度裏觀察,二十幾天後小雞也成功從裏面孵化了出來。可見蛋殼是否碎裂,並不能完全影響裏面的胚胎孵化。

鳥蛋孵化的必要條件是看它是否是受精卵,如果各位也想要觀察雞蛋孵化,自己體驗孵蛋的樂趣,還是要去購置受精卵,一般市售的雞蛋都是未受精的,不管怎麼孵也不會有小雞跑出來喲。

03

真有鳥因爲太傻而瀕危?

說完了如何孵化破碎鳥蛋的事,咱們再聊聊鴞鸚鵡這種獨特的鳥。與其說它是因爲太傻而瀕危,不如說是因爲它之前生活的環境太安逸,結果人類踏足了它的生活環境以後,它完全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一下就瀕危了……

鴞鸚鵡原本分佈在新西蘭全域,在殖民者踏上新西蘭之前,這裏只生活着數量不多的原住民毛利人。鴞鸚鵡在毛利語裏被叫做“kakapo”,意思是夜行的鸚鵡。毛利人會食用鴞鸚鵡,也會把它們當成寵物養起來,但因爲原住民數量不多,對鴞鸚鵡的生存沒有構成過嚴重的威脅。

鴞鸚鵡不會飛,看起來傻乎乎的,身體又很笨重,但其實這是它們爲了能在新西蘭生活而進化的結果。原來在殖民者來到新西蘭之前,這裏唯一的大型食肉動物只有本地的幾種鷹。爲了躲避天上飛的掠食者,鴞鸚鵡選擇了放棄飛行,改在地面和細密的樹枝間生活。

別看鴞鸚鵡不會飛,它們的腿腳相當健壯。它們能夠用那雙腿在樹上隨意爬動,靈活程度不亞於猴子。鴞鸚鵡一身黃綠色的羽毛與樹葉融爲一體,很難被天上飛行的掠食者發現。所以看似笨重的它們,才得以在新西蘭這獨特的環境裏繁衍生息。

然而歐洲殖民者踏上新西蘭以後,帶來了貓、狗、老鼠、鼬等新西蘭大陸上沒有的哺乳動物,這些傢伙都紛紛把不會飛的鴞鸚鵡當成了目標,曾經滿地亂跑的鴞鸚鵡因爲外來捕食者的入侵,一度減少到只剩下49只。

那時候鴞鸚鵡差點就要滅絕了,還是靠很多科學家、相關工作人員及志願者,在野外一隻一隻尋找,把所有能找到的鴞鸚鵡都收集起來,放在了一個保護區裏小心培育,還動用了人工養殖,這才讓鴞鸚鵡這個特別的品種得以保存下來。文章中護林員把破碎的蛋撿回來孵化,就是當地人保護鴞鸚鵡的其中一幕。

截止到2019年,鴞鸚鵡已經緩慢增加到200多隻,雖然鴞鸚鵡數量還不是很多,但因爲它們相當長壽,據說自然條件下也能活到90歲,所以它們可以在保護區,在人類的呵護下慢慢繁衍生息。

保護動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別的不說,給你一個破了殼的鳥蛋,你能保證讓蛋裏的小鳥安然無恙地孵化出來,並且人工餵養成成鳥,還能放歸到野外嗎?這裏面蘊含的心血又豈是幾張照片可以展現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