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黑板洞察(heibandongcha) ,作者:吉蘭蘭,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導語

2015年之後,隨着一系列的政策出臺,創客教育逐漸進入大衆視野。2018年前後,很多人預測創客教育市場將在2到3年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但師資匱乏、缺乏全國性的標準和指引、市場弱剛需等問題也一直存在。那麼2020年的現在,創客教育賽道怎麼樣了?創客教育的出路在哪裏?

創客教育該如何定義?

關於創客教育到底是什麼,學術界並沒有給出一個普適的定義。但一般認爲,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於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而創客教育與STEAM (STEM) 教育的概念通常會被模糊使用,雖然二者都強調“跨學科教育”和“創造性”,需要整個學科知識的有機整合,但創客教育並不完全等於STEAM教育。

一種說法是,STEAM教育是將五大學科——科學 (Science) 、技術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 、數學 (Maths) 、藝術 (Art) 融合起來的教學,創客教育則提倡通過跨學科的知識和各種軟硬件將創意實現成具體物品。

也就是說,STEAM教育是“知識導向”的,講究地是跨學科的“知識融合”,而創客教育關鍵在於“實踐”“創造”,通過硬件的使用將想法變成實物,實踐性和目的性更強。也有另一種想法認爲,創客教育可以被認爲是STEAM教育的子集,二者同樣注重項目引領和任務驅動,雖然在來源、培養目標等方面不盡相同,但在商業化的過程中,二者並無顯著差異。

創客教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及政策變遷

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但嚴格來說,“創客教育”並非舶來品。這可能與已有認知不同,但“創客教育”其實是一個非常本土化的概念,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指出於興趣與愛好把各種創意轉變爲現實的人,但在國外,並沒有“創客教育”這一說法。少年創學院的創始人張路告訴我們,創客最初在國內以工作坊的形式存在,完全是一些興趣愛好者在推動,做做培訓,辦辦比賽,當時並沒有形成商業模式。

2013年,吳俊傑與幾位老師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合作發表了一篇文章——《創客教育:開創教育新路》,第一次將創客文化與教育進行結合,提出創客教育這一概念。2014年之前,國內僅常州、溫州、北京等區域有較多的學校是採用大班教學的形式開展教學。在李克強總理提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後,創客概念小火了一把。

大約從2015年起,中小學創客教育明顯開始受到政府的關注和支持。隨後,一系列相關政策陸續出臺,2019年教育部明確提出2023年前要將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成績作爲高中招生錄取依據。支持各校探索建設教育創客空間、創新實驗室等。可以說,創客教育在中國是一個“自下而上”發展的過程,由民間推動再逐步受到官方認可。

黑板洞察梳理了國內近五年來對創客教育較有影響力的政策,基本可以從中看到創客教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創客教育賽道的現狀

一列的政策發佈,使創客教育開始受到資本和創業者的關注。2018年前後,很多人預測創客教育市場將在2到3年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但2020年的現在,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市場規模還遠未達到當初的預期。

從業務內容這一維度劃分,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創客教育玩家分爲器材裝備提供商和教育內容服務商,當然也有玩家兼具這兩類業務。器材裝備製造商,比如定位是開源硬件產品製造商的DFRobot。教育內容服務商的範圍則更廣泛一些,業務大致有提供創客教育課程內容體系、創客空間的頂層設計、運營與參與各類賽事、師資培訓等等。從另一個維度來說,有的機構會主打特定主題的業務,這些主題包括少兒編程、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無人機、創客思維訓練等等;有的機構則會主打“創客教育”這一大的概念,提供從課程到賽事等一系列的教育內容服務,類似的機構有青橙創客、少年創學院等。

根據沙利文的調研,創客教育企業商業模式包括2B、2C和2B2C。2B模式主要是面向校內市場、校內課外市場和校外的培訓機構、加盟商等。2C模式是直接面向校外市場,如培訓市場和家庭親子教育市場。B2B2C的模式指通過B端接觸學生和家長,從而進入C端培訓及家庭消費市場。行業內較多創客教育企業同時採用2B和2C的商業模式,或直接通過B端接觸C端用戶形成2B2C的商業模式。例如,少年創學院的2C模式主要是開設直營校區,2B模式主要是向公立校輸出課程和師資服務。

黑板洞察選取了146家創客教育公司進行了分析統計。146家公司中,有2家在新三板上市,另有83家獲得融資。創客教育賽道過億大額融資發生16起,其中編程貓4次融資過億,優必選和小碼王3次融資過億,優必選C輪達到8.2億美元。

融資輪次多集中在A輪以前,其中獲得A輪融資的有23家,獲得天使輪融資的有22家,獲得C輪及C+輪的只有Makeblock (童心制物) 、寓樂灣、編程貓和優必選4家,融資輪次普遍不高。

在上述統計中,黑板洞察同時梳理出了出手次數大於2的投資機構。其中好未來戰略投資部、新東方戰投、創新工場、科大訊飛出手次數大於4次。

創客教育的現在與將來

創客教育的背後似乎天然貼着“小衆”“慢”的標籤,一方面,這是教育的共性,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打磨,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創客教育賽道的特殊性。就拿創客空間來說,創客空間“開放”“共享”的特點決定其除了需要備齊基本的創設硬件、軟件和材料外,還需要具備記錄設備和分享展示設備,同時一個空間必須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學生不管是在工程領域感興趣還是在藝術領域感興趣,他們的想法和創意都能在一個創客空間得到滿足。因爲諸如此類的原因,這個市場的發展速度可能並沒有預期那麼快。那麼,業內人士是怎樣看待創客教育的發展呢?創客教育賽道的出路在哪裏?

針對這些疑問,黑板洞察有幸採訪到了三位資深行業專家,少年創學院創始人張路、青橙創客創始人李寅和童心制物創始人王建軍。

薛定諤的市場規模

對於當下創客教育賽道的市場規模是否像預測的那樣達到了千億級別,少年創學院創始人張路和青橙創客創始人李寅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們認爲,如果將這幾年跟創客教育相關的實驗室的建設、激光切割機等設備的銷售等等這些都算上的話,那確實很可觀,但是這些錢可能是裝備銷售商賺走的,所以這個部分或許不能算進創客教育賽道的市場裏,從這個角度來講市場規模較難估算清楚。張路進一步表示,即使是像DFRobot這樣創客教育賽道里比較知名的產品類公司,市場規模也不是很大,大部分得到融資的都是做少兒編程的,目前在這個賽道還沒有出現真正的頭部企業。

獨佔鰲頭的少兒編程

在黑板洞察的採訪中,三位創始人一致認爲在所有細分賽道里少兒編程更易受到資本青睞。那麼爲什麼少兒編程那麼火呢?針對這個問題,張路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因爲少兒編程可以算是一個單獨的品類,不需要用到硬件,它就是純軟的東西,這就使得少兒編程比較好在線化,通過互聯網就可以交流,所以說它的傳播速度很快。”青橙創客創始人李寅表示,“本身創客教育是把編程和硬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但是我覺得把軟件單獨拿出來教,scratch也好或者Python也好,其實是個非常好的普及過程,很適合在小學段去推。因爲我們的精力都放在中學段和高中,所以如果他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識儲備,就能做出更好玩更有意義的項目。”

師資匱乏——創客教育難解的痛點

一直以來,不管是火爆的少兒編程賽道還是其他細分賽道,師資短缺都是創客教育的痛點,那麼創客教育玩家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李寅告訴我們,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搞創客教育的公司數量不算太多,還沒有做數學培訓、英語培訓的機構那麼大的體量,對老師的吸引力有限。另一方面,創客教育的老師既要懂教學又要懂技術,這兩點很難同時滿足。目前,青橙創客開始探索兩個不同團隊搭配教學的模式。

創客教育在中國的未來之路

在問到在中國發展創客教育有什麼樣的優勢時,三位創始人都表示,國家層面上開始越來越重視對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童心制物創始人王建軍在這個問題上表達了自己的思考:“我覺得中國家長對教育的投入熱情是很高的,這就意味着,一旦家長意識到這個東西的重要性,他們有可能會比學校更快地採取相應的行動,你看現在就有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少兒編程。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中國潛在的市場其實很大,對教育的投入也很大。

另外的話就是中國製造的優勢。因爲創客教育 (STEAM教育) 需要相關的硬件和軟件,但生產這些其實很難,我覺得未來這些軟硬件生產製造的巨頭可能在中國,所以未來其實大概率是由中國的公司向全球提供這種基礎的硬件和軟件。這種在供應鏈方面的能力,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大的優勢。”

對於當下發展創客教育的挑戰,王建軍則認爲是在市場需求層面。英語、數學等科目開始年齡下沉,可能會進一步擠佔素質教育的空間。原本素質教育可能在三年級以下還是有一定的空間,但現在一旦這些所謂“主科目”往學齡前下沉的話,對整個素質教育的盤子都會有影響。

對創客教育與英語、數學等學科教育之間的關係,青橙創客創始人李寅和童心制物創始人王建軍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寅認爲,創客教育與學科教育之間不應該是割裂的。由創客教育理念轉化出來的爆發,跟學科之間應該是融合的,它最後有可能是作爲一種教學方法融入到了學科的教學裏。比如說一堂標準的跨學科的課程,英語教學是可以揉在裏面的。

李寅進一步表示,“那些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的孩子,一般研究的是生命科學、物理工程這樣的東西,這就要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等一系列知識,所以創客教育做深了,應該是跟學科互補的,這是一個跨學科融合的東西。跟k12的學科互補,我覺得創客教育就能活。等到大家都接受了這種教學課程和理念,創客教育機構經過了那麼長時間的積澱,最後肯定會找到合適的突破點。”

結語

不同於歐美家庭擁有濃郁的車庫文化氛圍,中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似乎目的性更強,尤其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中國父母們似乎更願意爲能明確get到學習成果的創客教育買單。但隨着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不斷發展,信息化人才需求逐漸顯現,除了上海、廣州、江浙等地,山東、武漢、珠海等省份也都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創客教育的發展。2019年11月29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提出2023年前要將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並把考試成績作爲高中招生錄取依據,明確支持各校探索建設教育創客空間、創新實驗室等。這也許意味着,不管是在政策層面還是在市場需求層面,創客教育似乎都迎來了新的發展生機。

參考資料:

[1] 鍾柏昌. 創客教育究竟是什麼——從政策文本、學術觀點到狹義創客教育定義[J]. 電化教育研究,2019,40(05):5-11.

[2] 2018,創客在線,謝作如:創客教育這七年

[3] 2018,沙利文,創客教育——素質教育新領地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黑板洞察(heibandongcha) ,作者:吉蘭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