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底,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 宣佈卸任。此次換帥,外界普遍認爲 Magic Leap 過去打造消費級 AR 眼鏡的策略「全盤皆輸」。

Magic Leap,這家 AR 行業最被關注的公司,過去半年裏被曝出一系列負面新聞。

先是去年 11 月,Magic Leap 被曝早在 8 月已將名下 1903 項專利全部抵押給摩根大通,以換取商業貸款,並正進行 E 輪融資。緊接着,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揭開了這家 AR 獨角獸盛名之下的敗績:產品半年來只賣出了 6 千臺,離 10 萬臺的年度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公司在 2018 年每月「燒錢」數千萬美元,董事席位也發生了變化。當時,Magic Leap 並沒有立即回應這則報道。

2019 年底,這家公司將初代 AR 眼鏡做了局部升級,改名爲 Magic Leap 1,並推出企業套件和管理平臺,宣佈調整之前的 to C 戰略,將大舉進軍 B 端應用市場。

這款產品 2295 美元起售,作爲對比,微軟的 HoloLens 2 裸機價格爲 3500 美元|Magic Leap

到了今年 3 月,媒體曝光 Magic Leap 想以 100 億美元尋求出售,有意賣給 Facebook、強生。4 月底,公司宣佈裁員 50%,波及 1000 名員工。

直到 5 月份,Rony 告知內部已獲得 3.5 億美元新融資,截至目前累計融資 29.5 億美元。同時,公司正撤銷此前發佈的裁員通知(WARN)。

這筆雪中送炭的錢暫時保住了 Magic Leap,公司表示這筆融資將用於開發第二代產品,但卻沒能保住 Rony。5 月 29 日,Rony 宣佈自己將卸任 CEO,公司將從外部聘任新人選。據 Business Insider 獲得的信息,Rony 卸任後,還會「從董事會層面提供戰略和願景支持」。

只有偏執狂纔會這麼幹

Rony Abovitz 是個計算機和神經學雙料專家,熱愛技術,擅長想象,身材胖胖的,看起來像是個典型的極客宅男。

2011 年創立以來,Magic Leap 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機密運營狀態。只有少數人見證過它的技術開發過程,而知道內部如何運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且這些人還被一堆保密條款限制着。但是大筆大筆的錢仍然源源不斷地流入到佛羅里達,勞德代爾堡以南這個人口僅有 3 萬的小鎮上。

在這個小鎮上的 Magic Leap 總部裏,充滿了科幻氣息,Rony 辦公室門口的真人大小的宇航員模型,隨處可見的《星球大戰》紀念品,跑來跑去的遙控替身機器人在會議室開「運程會議」……

Rony 把這裏當成一個機密但自由的基地,他曾告訴記者,他希望 Magic Leap 留在佛羅里達,因爲在這裏生產的好處之一是公司可以保守祕密。如果總部放在加州北部的話,考慮到硅谷的跳槽文化以及技術八卦精神,想保守祕密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對於保密如此偏執,似乎是無比自信自己做的技術是顛覆性的,更重要的是,技術的突破很快將得到實現。

通常,Facebook 和微軟會在 AR/VR 頭顯還是原型的階段,就邀請外部開發者爲他們創建軟件,進行試驗。但據《連線》2015 年的報道,Magic Leap 號稱使用了與前者不同的技術實現途徑,因此祕而不宣,只偶爾放出概念視頻來「挑逗」人們。

2015 年,這家公司對外公佈了一段引人無限遐想的 CG 視頻:一條巨大的鯨魚突然從體育館的地板翻騰而上,噴濺而起的水花似乎要把場內目瞪口呆的觀衆打溼。這個病毒式傳播的「廣告」,讓大部分人第一次知道了 Magic Leap 的神祕存在。但與之相伴的,還有人們在搞清楚這是「想象」而不是技術真實狀態後,對這種「過度」暢想的批評。

在 2019 年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時任 Magic Leap 創意策略 SVP 的 John Gate 針對這則廣告回應質疑:「科技公司有自己的夢想,他們必須先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去向,別人才理解他們的理念、走向」|視頻截圖

2018 年夏天,Magic Leap 的第一款產品 Magic Leap One 終於對外發貨。據 MIT 科技評論報道,Magic Leap One 在虛擬圖像和真實世界融合的呈現上,確實有突破。顯示方面,視覺光場從距離臉部 14.6 英寸的地方開始,可以一直延伸到更遠處,這意味着你在同一時間可以看到多幅處於不同景深的虛擬圖像,帶來更好的 3D 真實效果。

而且,Magic Leap 在虛擬物體與現實對象的位置顯示效果上,也比較突出,這可是 AR 領域一直以來的難題。

另外在最直觀的視場角上,第一代微軟 HoloLens 只有 35 度,Magic Leap 是 50 度。

即便如此,已經被之前的營銷廣告撐大胃口的消費者,對這款產品並不滿意。Oculus VR 創始人 Palmer Luckey 辛辣評價,「Magic Leap 不太像一款功能性開發工具,更像是浮誇的炒作,幾乎沒人能夠找到有意義的使用方式,而他們的很多設計決策似乎也都是基於此而做出的。」他還表示,這款開發了 6 年的產品並沒有達到之前的承諾。

產品推出後,《連線》專程採訪了 Rony。對於外界的批判和爭議,Rony 承認過去的炒作是一個錯誤,「我覺得我們太傲慢了,」他說。這個固執的技術極客開始反思自己和公司對待外界的態度。

有了硬件的鋪墊,雖然遭遇了外界的質疑,Magic Leap 還是開始着手構建系統生態。在首屆開發者大會上,Rony 描繪了公司設想中的 Magicverse 生態——未來世界應該是由「虛擬圖像層」覆蓋在「真實環境層」上的虛實世界。而 Magicverse 生態不是隻有購買 Magic Leap 設備的用戶纔會體驗,它將是開放的。

Rony 設想的未來——Magicverse|Magic Leap

只是,這種圖景顯然太過超前,離真正落地仍有很遠的距離。「我們認爲,在未來 10 年到 20 年裏,它將成爲經濟和計算發展中的一股不可思議的強大力量。」Rony 說道, 他一點也不像個創業者,更像是個混合現實技術的信徒在佈道未來。

但 Magicverse、多層數字世界、高擬真 AI 助手 Mica 等數個圍繞着產品所營造的一系列新概念,讓不少人不知所云。 對於當時剛推出第一代產品不久的 Magic Leap,在開發者大會上描繪這樣一種技術遠景,更像是在技術產品沒有出彩之後,開始勾勒一個更宏大的概念,避免大家「取消關注」。

Rony 非常有想象力,執着甚至偏執,感染力很強,但他忽視的是,資本和市場卻已經不是 5 年前的模樣,現在,他們更想看到現實。

漫長的序章

面對去年底 The Information 關於 Magic Leap 銷量慘淡的報道,Rony 今年 2 月接受日媒 Mogura VR 採訪時回應,「我無法告知準確數據,但之前的傳聞並不準確。我能透露的是,我們後臺註冊開發者人數(註冊的賬號數量)超過 10000,註冊開發商有上千個。這些開發者可能是獨立開發者,也可能來自於迪士尼等大公司的員工。Magic Leap 1 發售一年多後,如今應用商店有 200 個應用程序。」

Rony 一直覺得媒體太過苛責自己, 他沒想明白的是,第一代產品銷量未達預期這件事,甚至是外界的質疑,本身就源自於公司產品戰略的重大失誤。而這又恰恰源於他對於技術突破的過於樂觀,甚至是對於「突破」這個詞的定義過於偏執。

在高配置的消費級 AR 的技術還沒有足夠成熟,成本、交互、應用環境還很惡劣的時候, 唯一正確的選擇是讓 Magic Leap 去集中聚焦企業應用;或者乾脆就應該低調前行,拒絕風光無限的誘惑,埋頭等待相關環境的成熟。

過度的理想主義和「垂直攀登」不走之字路線前進的心態,正在帶來不可逆轉的惡果。Magic Leap 這半年來的「每況愈下」,很多人開始將他們視爲騙子公司,在籌劃一場「壞血」騙局。「媒體趕着想曝光下一個 Theranos 或 WeWork 呢,」去年底 The information 的負面報道發出後,Magic Leap 首席營銷官 Daniel Diez 在全員大會上咆哮如雷。

僅從 E 輪融資中能以專利作貸款抵押,說明 Magic Leap 的確是積累了不少技術實力,和揚言「一滴血」改變世界的 Theranos 並非一路。

另外,Rony 並不是浪得虛名的技術創業者,他先前成功創立醫療設備公司 Mako Surgical,這家公司於 2008 年在納斯達克上市,隨後在 2013 年以 16.5 億美元賣出。《紐約客》曾這樣評價 Abvoitz :「如果你製造機器手,幫助醫生用手術刀切割人體,你必須要遵從物理定律,生物定律,以及人的意識和頭腦。Rony 在這三個領域都是天才。」

2017 年 10 月,在公司還沒有任何產品時,Magic Leap 發佈了一段關於創始人心路歷程的視頻。視頻中,Rony 透露 Magic Leap 的構想誕生在旅途中。2010 年或者 2011 年,Rony 和自己的樂隊成員在去往德州奧斯汀參加一年一度的西南偏南大會時,在路上想到了 Magic Leap 這樣一個點子。

Rony 稱自己「一直對科幻和超現實主義非常感興趣」,他一直非常好奇如果計算這件事不侷限於電腦機箱,而是「溢出」到現實中,將會是怎樣的場景。Rony 認爲這麼酷的主意,「聽起來簡直是個藝術項目」。而這就是 Magic Leap 的開始,一個很酷的藝術項目,Rony 和團隊需要做的是「發現藝術項目背後的科學成分,以便能將其變爲現實」。

Rony 是個浪漫的技術咖,過去的 9 年裏,Rony 太執着於將這種想法變成現實了。只是他似乎並沒有合理地估算到,這會是一場多長的攀登。

2016 年 5 月,Rony 登上了《連線》封面。封面上寫着凱文·凱利寫的「一個神祕的創業公司,堆積如山的錢,和創造一種新現實的追求」|《連線》

對資本來說,他們需要足夠性感的創業故事,面對 C 端的高配置 AR 眼鏡,加上神奇的 Magicverge,讓這個想象的天花板被堆得足夠高。但資本同樣也是現實的,如果無法兌現承諾,他們隨時會把援手縮回去。 這時候,Rony 的 Magicverse 纔剛起了個頭。

Rony 的理想主義,和 Magic Leap 偏執的策略,是個一體兩面。從客觀環境來看,面向 C 端的 AR 眼鏡無論是從市場還是技術上都沒有完全成熟。比如,AR 眼鏡並不存在讓用戶高頻使用的場景,產品缺乏高效的交互方式,外觀無法足夠小型化,佩戴舒適性欠佳,電池續航不持久等,這不是一家公司的局部技術突破就能解決的。

就如亮亮視野 CEO 吳斐告訴青亭網的那樣:「AR 交互變革不可能孤立發展,需要整個產業發展的推動,包含視覺、語音和傳感器輸入、光學、聲音等,需要每一個產業鏈每個環節的高度協同,同時需要通過後臺服務實現真正的交互,比如視頻、視覺、雲存儲與計算等。這方面, Magic Leap 過於貪大,芯片、光學、產品、前端、內容、後臺同時展開,寄以一己之力撼動整個行業。

另外,Google AR 交互設計師吳升知在知乎上指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從創業方法論上看,Magic Leap 還在走幾十年前的瀑布流和憋大招式的產品研發模式,沒有做足用戶測試,沒有敏捷試錯迭代的過程,公司產品一直保密,妄想着靠一個大招來一擊制勝,自然風險非常高。」

不過,Magic Leap 的折戟並不是 AR 的末日,甚至並沒有動搖行業人士對空間計算的信心。曾主管微軟技術戰略體系的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就認爲,混合現實,甚至是眼鏡這個產品形態一定是未來,而微軟也一直在 HoloLens 上在持續投入,只不過微軟很清楚這個未來還需要足夠長的時間。

概念短片 Hyper Reality 打造出一個虛擬未來的數字化社會圖景| hyper-reality.co

也許,再過 5 年,10 年,Magic Leap 最開始設想的眼鏡形態成爲主流,人手一副小型化 AR 眼鏡,Magicverse 那樣的神奇世界也顯現在了人們眼前……Rony 看到的未來的方向的確是正確的,只是他當時在通往理想的過程中沒有看到合理的攀登路線,所以,這個未來已經不再是由他來推動了。

2020 年 2 月,Rony 出席 Docomo 2020 開放日現場,宣講公司的 to B 戰略。那天,他的主題演講標題意味深長:「Reality is just beginning」(現實只是序章)。

Rony 說的是對的,而他被現實擊敗的「終章」,也是混合現實技術序章裏的一段「協奏曲」吧。

題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於本一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