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國際賽場上有一支傳奇級球隊,他們全部都是由在NBA效力的球星組成。自1992年夢一隊成立並在國際賽場大殺四方之後,每一屆的夢之隊都是國際賽場上絕對的主角。一代又一代的超級球星也在夢之隊中發光發熱,從早期的魔術師與拉里·伯德,到後來的邁克爾·喬丹,科比·布萊恩特,勒布朗·詹姆斯,超級球星們即便是在強者如雲的夢之隊依舊是絕對的核心。

爲國效力是每個運動員的夢想,作爲超巨的鄧肯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即便鄧肯擁有着極強的實力以及極高的地位,他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也只不過是一枚銅牌。其實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鄧肯就已經得到了國家隊的徵召。但因爲自己膝傷的緣故,他沒能隨隊一起參加奧運會,而最終美國隊憑藉着強勁的實力強勢全勝奪冠。

因此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鄧肯才終於如願以償地作爲絕對主力出戰。但是那一屆的美國男籃,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差的陣容之一。本是極爲豪華的陣容,但誰曾想在出徵之前,雅典連續發生了三次爆炸威脅事件,這導致許多大牌球星紛紛退出,到最後整支球隊的球星就只剩下了艾弗森與鄧肯兩人。剩下的球員都是像詹姆斯,韋德,安東尼這樣的新秀,還有就是布蘭德,馬里昂,奧多姆這樣的角色藍領。

這樣的陣容,可謂是星光黯淡。最主要的是,球隊的兩位絕對核心艾弗森和鄧肯都不是那種具有很強領導力的球員。艾弗森習慣了單打獨鬥,鄧肯在隊內的話也不多,因此這支隊伍的凝聚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強。而隊內還有像詹姆斯,韋德,安東尼這樣年輕氣盛的菜鳥新秀,所以整支隊伍在出徵之前就存在不小的問題。再加上主教練拉里布朗用人是出了名的倔,用人十分保守,隊內的不滿聲音也是頗多。隊伍的凝聚力,在比賽中的體現更是尤爲明顯。

美國隊遭遇了巨大滑鐵盧,他們在小組賽接連輸給了波多黎各和立陶宛,僅僅排在小組第四名。隨後更是在半決賽中成全了國際賽場上的第四節“喬丹”,鄧肯的馬刺隊友—馬努·吉諾比利,美國隊最終輸給了阿根廷無緣決賽,最終也只是在三四名爭鬥中戰勝立陶宛收穫銅牌。值得一提的是,這屆比賽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尤其是作爲頭牌的艾弗森與鄧肯,一夜之間成爲了衆矢的之。奧運會的三場失利,毫無疑問將箭頭人物鄧肯釘在了奧運恥辱榜上。鄧肯那一張在籃球場下跪的姿態被記者無情拍了下來。或許這也是鄧肯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張照片吧!

說聲對不起吧,鄧肯不再參加奧運不是怕輸,其實筆者看來,這件事不能簡單地歸結在他們兩人身上。當時的國際賽場,其他國家的確是湧現出了一批極爲優秀的運動員,加上奧運會的規則和NBA完全是兩回事,可以說奧運的節奏和體系完全不適合鄧肯,就像本屆男籃世界盃的字母哥一樣,雖然在NBA橫衝直撞,但是一旦到了國際賽場就顯得無能爲力了。需要承認的是,這屆比賽的的確確給鄧肯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和打擊。或許正因爲於此,這也讓他在2004年之後,就再也沒有去到過國家隊報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