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扬后抑”今年的生猪价格波动可谓是非常大。

疫情初期1月份的时候生猪价格达33.78元/公斤;到2月下旬价格增长3.37元/公斤,均价达37.51元;随后生猪均价就一直不太理想,至5月份生猪还是继续下跌,五一假期并没有起到提振市场的作用。

5月5日全国猪肉均价为32.04元/公斤;

5月11日全国猪肉均价降至30.05元/公斤;

5月15日生猪均价为28.04元/公斤;

十天时间价格平均下跌4元/公斤,近期生猪价格下跌明显,受哪些因素影响呢?2020年生猪价格会涨还是跌?

1、 猪产能的逐步恢复,推动了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

前期猪肉价格过高,猪肉价格一直持续高位,下跌是正常市场反应。过去的两年,由于我国多地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产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没有猪收购,市场供应偏紧,导致我国生猪收购价格一路飞涨。

随后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政府积极有效的干预调控以及进口猪肉的助推。加之我国的生猪期货上市即将落地,对平抑猪价、避免猪周期、更推动了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

2、 猪价消费趋于疲软,需求量大幅度缩减

由于疫情影响,许多地区企业复工还未完全恢复,特别是餐饮业,许多店面倒闭加之人流少、相对于之前需求大幅度缩少;

个体消费购买量减少,有许多务工人员在家呆了3个多月,没有收入,或者公司降薪,经济收入减少,缩紧生活开支,对猪肉消费量有一定影响。这个时期,肉鸡价格大幅度下跌,肉食品的消费转移到消费肉鸡,细心观察可以发现现在购买猪肉的与过去的购买量不相同,许多人是几两的购买,猪肉消费量减少自然引起价格降低。

3、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户恐慌出栏现象增多

大部分养殖户都有这样的心理,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时,会认为后期涨的更多,于是惜售压栏的现象就更为突出。就像2019年三、四季度,生猪价格出现过单日涨幅超过0.5元/斤,如果重量为230斤,推迟一天出栏,意味着收入增加115元。而当生猪价格连续下跌时,养殖户就不会继续惜售,反而会赶紧出栏,因为担心利润明显减少。当前,养殖户恐慌出栏主要跟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因为生猪价格跌跌不休,为了守住利润会加快出栏;另一方面是因为天气变热,非洲猪瘟和其他猪病的防控压力加大,特别是部分地区接二连三中招,养殖户更是不淡定,恐慌出栏增加时,会使得生猪价格进一步拉低。

4、不断投放储备猪肉,制约猪价上涨

正常情况下,生猪价格高于8元/斤时,养殖户就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规模养猪场出栏一头猪将近有2元/斤的利润,而生猪价格高于10元/斤时,终端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就比较明显,消费者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为了将猪肉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宏观调控的力度就没有降低,在推进生猪生产的情况下,重点从两个方向进行调控。第一个是储备猪肉投放,2020年5月15日再次投放1万吨,这也是年内第18次投放储备猪肉,源源不断投放储备猪肉,侧面反映出当前猪价偏高。第二个方向就是加大猪肉进口,国内猪价高位运行时,猪肉的进口量也大幅度增长,这也是当前猪价回落的因素之一。

生猪不断回落是由于非常多的因素导致的,目前非洲猪瘟及其他猪病依然存在,如果养殖户后期补栏量跟不上,那么生猪价格回落的时间就会延长。至于生猪是否继续一路下跌,或是市场出现利好消息导致翻转,还需要靠时间来验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