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站在中國詩壇上最頂尖的人物,他一生有三大愛好,一是旅遊;二是愛酒;三是結交朋友。通過熟讀李白的詩,無不體現這三個方面的特點,當然,李白好酒,並不是因爲他酒量有多大,他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酒量,可以說一飲就醉,然後就詩如泉湧,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文章。

李白喜歡結交朋友,當然是因爲他當時的知名度實在太高,可以說李白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並不是在後代才被人推崇的,而是在他那個年代就處在金字塔頂端。在唐朝,是盛行詩歌的年代,從上到下,都以會寫詩爲榮,唐朝許多皇帝更是看重會寫詩的人,甚至經常舉辦詩歌大會,李白應運而生,就成長在那個年代,而且成爲了那個年代的天皇級人物,他交的朋友,往往是當時詩壇上著名的人物,如杜甫、王昌齡、孟浩然、賀知章、崔顥等,這都是中國詩壇上了不起的人物,杜甫後來還與李白齊名,成爲中國詩壇的雙子星,閃耀着中國的詩壇,而當時的杜甫,還只是李白的迷弟,從李白的詩中來看,李白真正最喜歡的兩個朋友是孟浩然和王昌齡。

然而,在李白流傳千古的詩中,有一首詩幾乎是人人熟知,而且是寫給一個人的,這首詩就是《贈汪倫》,並且李白和汪倫的名字都直白地進入了詩中,這在李白詩中應該是獨一無二的,汪倫也因爲這首詩被流傳千古,成爲我們現在都熟知的人物。然而,我們只知道汪倫其名,並不知道汪倫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千百年來,關於汪倫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一直爭論不休,關於汪倫的說法,一直有這樣兩種說法:一是有人說汪倫就是一普通農民,主要依據是清朝王琦有關李白詩的註釋中有解釋: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袒之,情因超俗矣。所以,一直以來有着汪倫是普通農民的說法,並且一直佔據着主流;二是汪倫是當時一富豪,依據是清朝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對當時的汪倫如何約上李白,有這樣一段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

那麼,汪倫到底是農民還是富豪呢?丁丁認爲汪倫是富豪的可能性更大,今天,丁丁爲了證實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書房裏,讀了不少關於對汪倫解析的各種版本,又爲了看看廣大網友的說法,去百度了一下,又看到了這樣一種解釋: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宣州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人。唐開元間任涇縣令,詩人,著名詩人李白好友。如此一來,讓丁丁更加迷惑,汪倫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汪倫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丁丁認爲,汪倫可以否定的是絕對不是普通農民,至於他是富豪,還是官員,這種可能性都有,應該說是兼而有之,而且在當時,應該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爲什麼這麼說呢?丁丁有這樣五個方面的分析:

一是崇尚李白的人,肯定不是一般普通的農民。李白是當時詩壇的天皇級人物,崇尚李白的人肯定很多,包括杜甫都是李白的忠實粉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能夠崇拜李白的人,在詩方面應該也有一定的本事,至少會寫詩,只是達不到李白的高度或沒有李白的知名度而已。而普通的農民,雖然是在用汗水寫詩,創造出美麗的田園詩情畫意,但能夠真正拿筆寫詩的人應該是極個別,他們應該談不上崇拜李白,因爲每天在爲過日子發愁,哪來閒心去追星?丁丁絕對不是看不起農民,丁丁同樣是農民出身,應該說是比較瞭解農民,雖然高手在民間,但也只能永遠在民間,所以,汪倫是普通農民的可能性極小,更何況,汪倫將李白送他的詩一直保存到他的後代子孫手中代代相傳,這更能說明汪倫不但非一般的人,就是汪倫整個家族都不是普通人,至少有一定的文學基礎,至少會寫詩、懂得詩。

二是能夠請動李白的人,普通的農民應該做不到。李白來安徽,普通的農民不會關注,當然只有李白的忠實粉絲們,但是,即使是高度關注李白行蹤的忠實粉絲,來到自己的家鄉,那也只是想方設法去見上李白一面,來一次與李白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而汪倫作爲安徽黃山人,聽說李白來到安徽,寫信給李白,雖然是爲吸引李白來他這裏,撒謊騙他,但能夠主動李白的人,能夠是普通人嗎?能夠是普通的農民嗎?那自然是不可能,與李白來往的人肯定是非一般的人。一般的人,李白也不會去與他交往,“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身份一直以來就有各種傳說,他雖然以寫爲名,但他寫詩其實只是業餘愛好,他只是以寫詩言志,他真正的夢想是成就一番偉業,他結交的人自然有一定的身份,至少是希望有助於他成就偉業。所以,能夠僅憑一封信請動李白,就能夠充分說明汪倫肯定不是一般的人,要麼兩人過去有交往,不說是老朋友,至少認識。要麼汪倫的名聲在當時同樣在外,只是領域不同而已,李白至少聽說過,要不然,僅憑一封信裏的花言巧語就能讓李白欣然赴約,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三是請李白赴約那是要付出代價的。汪倫請李白前來,不可能只是看一眼,那是要付出代價的,李白可是當時天皇級的人物,請他前來,自然還有一般人陪同,另外,舟車費、宴請費、旅遊費、住宿費等,那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真如袁枚所說有幾天的時間,那普通農民能夠花費得起嗎?這應該只有富豪和官員能夠有這樣的條件,所以,說汪倫是普通農民不可能的,應該屬富豪或官員之類。

四是能夠組織人馬爲李白歸去獻歌的人更加說明汪倫非尋常人。李白在桃花潭過得很開心,很滿意,歸來上船時,汪倫還組織了一隊人馬爲其獻歌,歡送李白,這是相當高規格的歡送儀式,普通的農民,能夠有這樣的能力嗎?有人說汪倫一個人也能高歌送李白,但是,李白在船上,突然聽到岸上的踏歌聲,那是一種當地的民間歌舞,一個人是做不到的,應該是一支歌舞隊。

五是李白爲其賦詩,更可證明李白對汪倫很看重。李白雖然爲許多人都寫過詩,但寫的對象都是有頭有臉之人,這其中就包括王昌齡、孟浩然、賀知章等,包括金陵子弟,即使是杜甫,李白寫給他的也不多,原因很簡單,杜甫在當時名聲並不大,地位也不高,當然,當時的杜甫相對李白,那是後生。而李白能夠寫詩給汪倫,可見汪倫在當時應該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物,而且能夠流傳千古,更能夠證明汪倫不可能是普通的人,因爲當時文章的流傳是口口相傳,而非現在有出版物和網絡傳播。

所以,李白筆下的汪倫在當時應該是有一定地位、一定影響、一定財富的人物,絕非普通的農民,《贈汪倫》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汪倫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很明顯,李白的詩整理成冊是李白去世後由後人蒐集整理的,至少是十之失九,而這首《贈汪倫》能夠流傳至今,應該就是通過汪倫流傳開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