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

德川家康是三河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之子,幼名竹千代,後來先後改名爲元信、元康、家康。與遊戲不同,真實的松平家經過數代人的發展,勢力逐步增強,但對三河並未形成控制。到了家康父親這一輩,松平家遭遇織田家及今川家的侵蝕,不得已選擇今川家投靠,家康的人質生活就此展開。

天文十六年,公1547年,以人質身份前往駿河的德川家康在途中遭到叛臣攔截,被帶到織田家待了兩年,直到今川家與織田家達成人質交換協議後,家康才最終抵達原本目的地駿河。

始於幼年時代的人質生活一共陪伴德川家康度過了將近14年,在這期間他受到了今川義元的關照,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在他成爲今川義元的家臣以後,至少在義元在世期間,他都沒有做出任何背叛的行爲。

今川義元身亡後,家康隨即返回岡崎城,等同於從今川家獨立,隨後與織田信長於清州城結成同盟,成爲信長忠實的盟友,並負責抵禦武田家。面對信長包圍網的強大壓力,家康沒有背叛同盟,面對武田家的強大軍力,家康同樣沒有背叛同盟,可謂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同盟典範。

不過這個情況隨着1582年的爆發的本能寺之變而改變。面對作爲織田信長接班人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德川家康雖然曾經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其對決,但在秀吉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家康如同對待信長一般,臣服於秀吉。

但在臣服之前,德川家康已經將織田家位於關東的領地侵蝕一空,從原來掌握3國的戰國大名,一躍成爲掌握5國的實力大名。通過家康前半生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家康與生俱來的強韌耐心以及步步爲營的處世之道。

但豐臣秀吉在1598年去世之後,德川家康終於展開了奪取天下的行動,這也是他邁向日本統一的一刻。

德川家康在1600年9月贏下關原之戰,接着又在三年後被朝廷任命爲徵夷大將軍,創建了江戶幕府。自此,家康正式獲得指揮日本全國大名的權力,同時,從豐臣家獨立出來,不在接受其命令。

1605年,他把將軍之位讓給兒子秀忠,向世人宣告將軍之位將由德川家世襲,接着搬到駿河的駿府城,繼續以大御所的身份掌握幕府實權,開始爲江戶幕府規劃制度。其中參勤交代就是在這個時期有了雛形,並最終形成完善制度。

雖然江戶幕府已經成立,德川家康心裏還是有一個隱憂,那就是豐臣家及豐臣秀賴。此時的豐臣家早已沒有往日的風光,只是掌握攝津、河內與和泉的地方大名,但德川家之前終歸是豐臣秀吉的臣子。

儘管德川家早已從豐臣家獨立出來,並握有大義名分。但豐臣秀吉還是遺留了一座強大的大阪城。再加上全國各地都還有曾經受過豐臣家恩惠的大名,如果這些人以豐臣之名起兵造反,將會誘發強烈震動。

到了1611年,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二條城接見豐臣秀賴,當他看到秀賴充滿自信的言行舉止之後,便下定決心要在自己還活着的時候剷除豐臣家這個心頭大患。他利用1614年7月的“方廣寺鐘銘事件”,打算將豐臣家一舉消滅。

德川家康以豐臣家重建的方廣寺梵鐘上所雕刻的文字詛咒德川家爲由,逼迫秀賴交出大阪城。將這個要求視爲宣戰的秀賴着手備戰,在大阪城集結了曾經接受豐臣家恩惠的前大名,以及在關原之戰戰敗的原西軍勢力總計10萬多人。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從駿府出兵大阪,第二代德川將軍秀忠也從江戶趕來會和,加上各地大名集結的兵力,德川方總共動員20萬兵力包圍大阪城。

這場在當年10月揭開序幕的對決初期由德川方佔據上風,而以真田信繁(幸村)爲首的豐臣方武將則奮力抵抗,最終在戰場上一度佔據優勢,這就是大阪冬之陣。

雙方雖然和解,但是到了隔年的1615年4月,德川家康再度率領15萬大軍展開進攻。在戰鬥中,真田信繁(幸村)一度逼近家康陣地,但靠着隸屬於德川方的藤堂高虎和松平忠直的軍隊,穩定住了被突襲的本陣。最終豐臣秀賴及其母親澱殿自殺,徹底消滅了豐臣家。同年,德川家康改元“元和”,爲自應仁之亂以來持續了大約150年的戰國亂世畫上休止符。

縱觀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有人認爲德川家康是徹頭徹尾的叛徒,事實上面對三任主君(今川義元、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從未做出叛變之舉,在主君在世時努力完成主君交代任務,哪怕遇到不公平對待,同樣沒有任何怨言,這也是他給世人忠厚老實的感覺。但隨着時局的變化,家康也會隨之改變,只要是對壯大家業有利,他就會毫不猶豫地進行下去。能夠成爲日本霸主,完全是他一步步經營的結果,而非真的是有好運氣或者活得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