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上市的銳際,正在逐漸展現它對於福特的戰略性意義。

今年4月,長安福特銷售新車共計18,429輛,較去年同期增長8%,這也是長安福特三年內首次單月銷量同比正增長。而在這18,429輛新車中,有5,072輛福特銳際——銳際首次取代了入門級車型福睿斯蟬聯五年的冠軍寶座,成爲福特家族的月度銷量主力車型。

促使這種結構性換擋發生的原因,顯然與銳際十足的產品力密不可分。

通俗點講,就是福特將所有最新的技術都應用在了銳際身上,再輔以一個極爲豐富的配置策略和一個極具誠意的落地價格,想賣不好,也挺難的。

提到新技術,勢必離不開智能化和電動化兩條腿。比如銳際搭載的由百度和福特聯合研發的SYNC+智行信息娛樂系統,使用體驗領先了絕大多數合資乃至自主品牌競品。這套交互系統除了反應迅速、菜單邏輯清晰以外,專門針對國人消費習慣研發的一系列豐富功能絕對可以解決不少當下出行的痛點。

比如支持多輪對話的智能語音系統,藉助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高達98%的自然語義識別率,涵蓋70多個語義垂類和超過150個真實生活場景語境,使用感受和真人對話沒什麼差別;

比如針對人們在車內最常用的導航功能,SYNC+系統支持多途經點智能路徑規劃、目的地模糊搜索、3D路線指引、實時路況查詢、個性化語音播報等多重功能,並且可以通過福特派車主APP與車機進行賬戶綁定,你可以在手機端定位車輛、搜索目的地並推送至車機,實現與車機導航路線的實時共享;

再比如智能車家互聯和買淘寶電影票、看大衆點評、追愛奇藝熱劇、聽QQ音樂和喜馬拉雅等諸多符合年輕消費者生活習慣的使用場景,都是銳際以智能化解決出行痛點的嘗試,也更能引起年輕消費者們的情感共鳴——這種前瞻探索,領先了別人可不止一步。

銳際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本質上還是以這種更智慧的方式爲人們提供了更便利的出行體驗,喚起了身處5G時代的消費者們每時每刻都要接觸互聯網和電子產品的親切認知。這是一道有着成熟大廠品質背書、又有互聯網巨頭點綴的創新融合菜。

福特敢爲人先的膽量,爲其帶來了破局的向好趨勢;這份激進的變革之心,還在電動化的路上繼續膨脹。

日前,工信部官網公佈的一組福特銳際PHEV車型申報圖顯示,其動力電池來自西安衆迪鋰電池有限公司——一家比亞迪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沒錯,福特將採購比亞迪的動力電池,並率先應用在“破局大將”銳際身上。

其實比亞迪已經是全球產能最大的磷酸鐵鋰電池廠家了,比亞迪也一直希望爲其他企業供應動力電池以及動力管理設備等電動汽車零部件。這次,福特成了首個與比亞迪達成電池供應協議的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從智能化到電動化全面擁抱中國本土供應商的福特,也以敢爲人先的姿態表達了這個百年車企積極尋求變革的決心。

從去年4月福特推出“福特中國產品330計劃”開始,“在中國爲中國”的福特就計劃三年內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新車型,其中超過10款爲新能源車型。而此次福特與比亞迪的合作,勢必將涉及到福特未來一系列插電式混合動力及純電動車型,包括福特銳際、福特探險者、林肯冒險家、林肯飛行家在內的多款混動車型,規模之大將很有可能共同改變兩家車企的命運。

沒有選擇同爲美系品牌的特斯拉,也沒有考慮正在全球範圍內與其結盟的大衆集團的供應商體系,而是與中國品牌結爲命運共同體,福特這個“中國通”是越來越地道了。

仍然值得期待的是,此次福特銳際PHEV車型配套的電池爲鎳鈷錳鋰離子電池,而非比亞迪未來的殺手鐧“刀片電池”——兩家未來的進一步合作,仍然充滿着更多可能。

從供應電池到合作研發,甚至成立合資品牌推出專屬產品,也並非空穴來風呢。畢竟藝高人膽大的福特,已經充分展示出其破釜沉舟的魄力,以及着眼未來的能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