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勉之,现任职于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在进入四大之前,我曾为自己留出了一年的时间GAP。我专业阶段的6科,也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一次性通过了。(允许我稍微自豪一下下)。

今天我想从三个关键词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题方法,能带你一起过6科的硬核干货!备考CPA,为什么要构筑体系化的学习方法论,以及如何构筑。

这三个关键词分别是:

什么叫“有效”做题?

怎么“做好”题?

要做“哪类”题?

鱼竿与渔网你会选哪个?

我家住在六楼,记得当时是4月,我扛着6套CPA教材以及网购的各类教辅,爬上楼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于知识的重量,后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这点的感悟更深刻。应试考试要备考的知识多了,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问题:迷失。

这个问题对应的一种典型行为就是:题海战术。

可能大部分同学对于“做题”这件事的理解还停留在:一做完题,就核对答案的青铜阶段。这种刷题其实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不用花多少心思,反正做就完事了。别的考试我不敢说,但是对于CPA考试来说,一般人用这样的题海战术的的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这就好比是带着鱼竿去海钓,碎片化获取,最后只是你感觉你很努力,但其实很多都是徒劳。

真正有用的刷题,是非常讲究做题的策略的。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要弄明白这道题考察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刷题的时候,要问自己:通常这类题目要从哪个角度切入,会运用到哪些定理或推论?

并且对错题进行反思:如果我做错了,我是为什么错了,是记忆混乱了还是对基础概念理解有误?如何保证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题目不会再错?我要强调的是,题是从课本的基础知识而来,刷题时要回到基础知识而去,这就是一种高级的学习策略。这就像拉了一张巨型渔网,所到之处的全部收入网中。两种都是做题,但是效率完全不同。

怎么“做好”题

题目分解化,知识模块化

在讲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必须要谢谢高顿CPA个性化辅导研究院的私教老师。这也是我当时选择高顿的其中一个理由:私教服务的口碑。

在我备考的这一年里,他们陪我走完了这个考季。虽然我都没见过他们,但是这样体系化的学习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说是他们帮助我一步步建立的起来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第一次预约高顿CPA私教辅导,问的是一道借款费用计量的会计题目,那道题是2014年一道的综合题,难度比较大,涉及到债券的实际利率法摊销,有一笔专门借款两笔一般借款,中间还涉及到暂停资本化的问题,所以有两个资本化期间,两个费用化期间。我自己和那道题目苦哈哈地耗了一整个下午,但是还是没弄明白......

最后就预约了一位CPA私教老师,那位老师在为我讲题目的时候,思路很清晰,先从这道题目出发,带我画了一条时间轴,标注出了资本化期间、费用化期间。庖丁解牛,把题目中的每一句重要信息进行了解释,告诉我这句话背后其实是暗含了什么条件,每一笔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利息的金额、费用化的金额都是怎么算的,对应的分录应该怎么写。

再从横向的角度,系统地把这道题目的知识点梳理了一遍,比如关于如何判断资本化期间?如何计算专门借款的利息金额?如何计算一般借款的利息金额?分别有哪些步骤?

上面这张图,就是我当时跟着私教老师的讲解,一笔一划写好的笔记,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将题目模型化、将知识体系化的案例。

一旦这种体系被建立,就可以将思路延展到正确的地方,这有利于考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回归模型中去思考。只要题目的模型(思路)不变,无论现象怎样改变,结果都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盲目地从中注协所给的表面条件入手,很有可能会陷入僵局——他们无法找出出题人想要考察的知识点,也就无法得分。

这种体系化分析模式的建立让我极大地提高了题目的利用效率,也许别人用五道题才能弄懂的一个知识点,我用一道题目也可以做到。

要做“哪类”题——做真题

以真题为基础进行训练,能够节省考场上的反应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我同时备考6个科目,所以我并没有很多时间去做大量的题目,我以真题为主进行训练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中注协爸爸命题风格很清奇,高度不是一般市面上的模拟题能够企及的。第二,如果能选择一个对手研究其招式套路,请选择你的终极对手。

通过对真题中的套路的研究和反复练习,考生会对知识点形成快速的反射弧,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一个章节的哪一个考点,考题中经常挖坑的知识点有哪些。会自然而然把这个知识点变成解题的一个隐含条件或者隐含假设,但是对于缺乏训练的同学来讲,这个隐含条件和隐含假设是他大脑里一下子难以关联的点,必须通过老师的诱导,或者翻看课本才能回忆起来。

不过当时我在备考的时候只能找到市面上近5年的真题,真题数量有限,所以我很珍惜每一道题目。我自己会对真题进行归纳,整理、改编,比如说:

(1)改变问法。比如把一个封闭的提问改变成开放的。

(2)改变条件。比如把已知条件进行改变,看结论和解法上是否有变化。

(3)结论倒推。比如把结果当做已知,反推已知条件。

(4)综合知识,比如把两个章节的知识点放到一个题目里做。

但是时代在进步,每一代CPA考生最痛的需求,总归是会被发现的。今天的最后想推荐给大家一套专门研究真题的书《CPA十年真题研究手册》,由高顿CPA个性化辅导研究院的老师编写,也就是我每次遇到难题就会预约求助的私教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考试通关经验和丰富的案例,精彩的思路,带我一次次过关斩将!

所以,这套书一出版,我立刻下单了,到手后如获至宝,拿出手机一顿猛拍,小清新的封面设计果然很上相,拍出来比实物更漂亮!哈哈~符合我们小年轻的审美。内页的排版很清晰,尤其是主观题!

我意外的发现那道困扰了我一下午的2014年的主观题,竟然也在这本书里,就像看到敌人一样警觉,但这一次,我的心情大为舒畅!它已经从敌人变成了我的老朋友,就在会计《CPA十年真题研究手册》的第56页,和去年那位私教老师带我讲解的思路完全一致,我也在编委会里找到了他的名字,毕竟水平真的很高!

另外好几位都是我备考去年备考预约答疑的时候,最信赖的私教老师,看着他们熟悉的名字,我恭恭敬敬地认真翻阅了一下六科,发现这套书收录了从2010年到2019年十年的真题!深得我心啊~~无论是对题目的深度解析,还是对知识点和解题步骤的总结,都非常详细且自成体系!

这不刚好解决了百万考生痛彻心扉的问题吗?上哪去薅真题?真题找不全咋办?真题过时了咋整?

如果我早一点遇到这套书,该有多好!但是现在也不晚呀,因为我今年还要考综合!(我又开始嘚瑟了,sorry)

很幸运,你们遇见了它,在CPA备考的路上,这么良心的作品,不过就是一顿火锅的费用,还有什么理由不买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