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系列繼續。

1.求關於馬刺的年輕人,老將和球隊未來?

(提問讀者:楊志鵬)

咱們無情一點——馬刺真的有什麼讓你特別期待能打出來的年輕人嗎?

德章泰-穆雷,2016年首輪第29順位,下賽季開打的時候24歲。

此人體型棒,身高臂展都不錯,防守好,籃板厲害,但是進攻乏善可陳,有無球都沒有多強。現在的聯盟環境下,控衛進攻有硬傷是很難混的,就算是貝弗利那種3D型控衛,也是在三分球相對可靠,進攻有底線的情況下,才讓他的防守價值值得閃耀,穆雷同位置倒數的三分頻率,走不了3D路線。他能把自己續約的4年6400萬合同的價值,勉強打出來,馬刺就燒高香吧。再往上突破,基本別有期待。

德里克-懷特,2017年首輪第29順位,眼看就26歲了。

懷特本來就是大齡新秀,即戰力目前可以,再往上成長,還有多大空間?

17-18賽季,懷特回合佔有率17.8%,真實命中率55.5%,助攻率20.6%,助失比2.71;

18-19賽季,懷特回合佔有率17.5%,真實命中率58.5%,助攻率19.9%,助失比2.75;

因爲穆雷迴歸,懷特沒能因爲上個賽季的崛起,增加戲份,所以這個賽季他的基礎數據上揚有限,不過效率漲高了一點,擋拆和定點都有所提升,失誤控制得也不錯。

但是,一個回合佔有率不到18%的控衛,我們去談他效率的進步,意義有多大也讓人懷疑。懷特比穆雷好在,以他目前的特點,作爲一個輪換後場,就是不成長了,也夠用了。但想當主角還是沒戲,他和穆雷的選秀順位在那,在馬刺也打了幾年了,指望突然再有質變,希望不太大。

朗尼-沃克盆栽哥,2018年首輪第18順位,21歲。以順位而論,沃克的條件應該比穆雷和懷特更好,但機會太少,在馬刺兩年,一共出場了885分鐘。身體天賦還行,場上表現可講的內容實在不多,這球員距離真正在NBA立足還有距離。並且以盆栽哥的技術,打控衛需要練的內容就太多了,打側翼體型更適合2號位,上限不夠高。

凱爾登-約翰遜在選秀的時候,被認爲是馬刺撿的便宜,結果波波維奇新秀賽季沒給他什麼機會。這也不稀奇,比他資歷老一點的沃克都機會有限。馬刺後場人很多,KJ想多上場,不是努力就能實現的。

不過有這樣兩個現實:

KJ是2019年首輪第29順位,這個位置的新秀,上限不能期待太高;

身體條件不錯,但1.96米的身高,還是很尷尬的卡在後場與側翼的邊緣。

即便KJ有三分有防守,看起來他成長的方向,也就是能承擔一點主攻的3D二號位,也就是類似於76人的理查德森的定位,還是典型的拼圖球員。

沙馬尼奇,2019年首輪第19順位,20歲,四號位。同樣第一年沒得到機會。體型有硬傷,臂展比身高只多2釐米(參考霸王芬),入行前對他的防守預期就不高,估計這一端也沒太大潛力可挖掘。進攻可能有點東西,有投射,也有跑位,自稱打球像KD,這個吧...沙馬尼奇如果能成爲一個一專多長的進攻高手,那麼作爲四號位上的一個戰略型球員,還是很有價值。就怕最後往雜而不精的路上一去不返——比如薩里奇,再差一點的,海佐尼亞——這就尷尬了。沙馬尼奇雖然是19順位新秀,但個人覺得,19順位選他本身就有點虧,上限也不要做太高的預期。

珀爾特爾,2016年首輪第9順位,24歲。這是馬刺順位最高的年輕人,從目前的成長看,是功能明確的拼圖型中鋒,提供防守和終結是可以的,下限有保證,上限看不出突破的苗頭。

至於其他二輪秀,那就隨緣了,能不能刮出來,運氣很重要。

總體上看,馬刺目前手裏的年輕人,基本都是上限清晰,拼圖定位的配角,建隊基石不在這些人裏。當然,這也沒問題,培養出一套不錯的班底,用來交易,或者築巢引鳳,等核心降臨,這路子也是可以的。只不過以馬刺的傳統來看,他們指望自由市場或者大交易弄來當家核心,難度係數偏高,像阿德這樣能主動選擇馬刺的球星還是太少了。

至於老將,就說兩件事:

第一,避免出現類似大加的合同,情誼重要,建隊合理性更重要;

第二,馬刺不處於競爭期內,沒必要強留老將,嫌錢少,那就不耽誤人家去掙錢了。

馬刺今年總算有一個樂透簽了,又趕上了選秀小年。本賽季的球隊表現也不用多談,這套班底能打到哪有目共睹。未來的道路——波波維奇退休後,趁早擺爛1~2年,積累一下天賦,萬一還能忽悠個狀元......

2.靜靜能不能專門聊一下西蒙斯、zion和老詹的區別啊

(提問讀者:一米九二的蛋撻)

區別可大了呀。

先說體型:

西蒙斯,2.08米,109公斤;

詹姆斯,2.06米,113公斤;

胖虎,1.98米,129公斤。

西蒙斯和詹姆斯更接近一些,胖虎就完全是另一種人類,沒法放在一塊比較,所以我先說老詹和西蒙斯的區別。

西蒙斯不能投籃這點,大家都非常清楚了。老詹在頂級球星裏雖然不是投射型選手,但要跟西蒙斯比,那老詹算神射手。本賽季,詹姆斯陣地戰出手接球投139次,西蒙斯2次;詹姆斯出手持球投204次,西蒙斯13次,就進了1個,跟沒有也沒啥差別。

有沒有投籃,反映到打法上是非常明顯的。詹姆斯能頻繁的持球面筐開發進攻,西蒙斯高位面筐持球,主要價值是發牌。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打擋拆的時候,給詹姆斯掩護的隊友,“擋”是有意義的,因爲防守者不會完全繞防,而一旦防守人擠掩護,詹姆斯就有了利用掩護牆的空間,他就能在擋拆中打出多種變化,不只是比西蒙斯多了跳投選擇,也包括掩護影響防守人後,更輕易的殺入籃下,比如下面這個回合。

西蒙斯的擋拆,重點就都在“拆”上面,隊友擋得再嚴實,防守人就往掩護牆後面縮着,放幾步給西蒙斯,突破難度就大大增加。所以西蒙斯的擋拆,最好是“複合型”擋拆,加個射手進來,讓射手和牆之間有互動,西蒙斯主要負責上球,這樣他會打得更舒服。

一個外線球員,如果你在高位面筐持球時,如此依賴隊友的戰術配合,那麼回合佔有率肯定是上不去的。詹姆斯職業生涯沒有一個賽季的回合佔有率低於27%(新秀賽季27.6%是生涯最低),西蒙斯就只有20%。那麼,詹姆斯可以成爲消化球權的主攻手,西蒙斯就不能,這就是本質差別。

胖虎跟他們倆完全不是一個類型——那倆都是外線,胖虎是真內線,持球時間比那倆少多了。胖虎雖然有不錯的傳球意識,可以持球推進,但這跟詹姆斯持球帶動團隊,西蒙斯支撐起球隊的快攻,陣地戰作爲發牌員組織進攻,完全是兩碼事——人家那是主業,胖虎幹這些是客串。

胖虎的主業就是懟,快下速懟,空切硬懟,持球生懟,他也比詹姆斯和西蒙斯能懟的多。

胖虎76.7%的出手來自0-3英尺的籃下,大約是每36分鐘14.3次——什麼概念?西蒙斯每36分鐘籃下出手7.4次,其餘的出手,要靠近筐的勾手來消化;詹姆斯這個數據是每36分鐘7.4次。

胖虎懟籃下的產量,基本等於西蒙斯+老詹。

就是這麼虎,字母哥每36分鐘0-3英尺出手也不過11.1次,還是在大量快攻,以及跟空間型內線搭檔的情況下交出的,而胖虎是跟同樣終結型的費沃斯搭檔打出的籃下數據。

換句話說,胖虎就是現役最能懟的球員。

3.靜靜,我想問下三連冠時期的科比真的有可替代性嗎?四大分位都可以替代他嗎?能簡單給我講講嗎?謝謝

提問讀者:野火生歌°)

三連冠時期,四大分衛的水平是什麼樣的呢?

對比一下數據吧。

99-00賽季:

00-01賽季:

01-02賽季:

看完之後,你們覺得,這三個賽季裏,有沒有哪個賽季,科比確定是四大分衛裏最強的?

我覺得沒有。99-00賽季有卡特,00-01賽季有MVP艾弗森,卡特也不落下風,01-02賽季則有麥迪。

但是,科比有沒有哪個賽季是最弱的?

我覺得也沒有,科比每個賽季,起碼都沒有弱於其他三人中最弱的一個。

三連冠時期,科比這個位置換成其他人,關鍵點是什麼?

我認爲替換的球員,在具體某個賽季裏強於科比沒有意義——反正都是奪冠嘛,比科比強也不多發一枚戒指——但這個球員,不能有某個賽季比科比弱。因爲像00年和02年的季後賽,稍微弱一點,就不保證季後賽能過關。也就是說,下限比上限重要。

那麼00年的麥迪,02年的艾弗森和卡特,可能都不行。

當然了,如果換隊了,在不同的環境裏,大家交出的數據單可能也不一樣了。這麼去替換方法並不科學。

不可否認的是,在OK三連冠時期,科比並沒有比四大分衛其他三人高出一籌,這點是一定的,從這個邏輯上講,科比換成其他三人中的某個,也許是有可行性的。

這句話很多科比球迷聽完會不高興。這也不意外,但這是個不好的習慣。我們很多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在某個人成功之後,再去追溯他的經歷時,就喜歡拿成就反推出一些有利於這個人的結論——這樣非常不好,喜歡一個球員,沒必要讓他什麼都是最好的。

沒錯,科比的職業生涯比那三人要成功得多,但不代表,科比在生涯每個時期,在實力上都要死死的壓住他們。如果是這樣,那麼01年MVP就不應該給艾弗森,甚至96年選秀,狀元都不應該是艾弗森,對不對?

球員的生涯很長,每個時期在聯盟中的位置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小球迷看科比和其他四大分衛,會覺得沒有可比性,但如果你是經歷過那個時期的老球迷,都很清楚,在00年代前半段,大家評歷史地位時,普遍會把艾弗森排在科比之上,因爲艾弗森有MVP獎盃+第一核心帶隊進總決賽的經歷,那時候球迷對科比三冠的認可度,遠不如現在。

如果你回頭去看21世紀初的一些專業評論,會發現業界對麥迪的認可度也極高,霍林格甚至認爲麥迪實力在科比之上,這樣的言論放在今天,肯定要被噴的,但當時遍地都是科比戰麥迪的討論,如果毫無可比性,那媒體吹麥迪就太尷尬了一點。

實際上,“四大分衛”這個名號能出現,就說明這四個球員必然在某個歷史時期是接近的,我們今天不能去否認,當時的確存在過的情況。

我認爲,三連冠的科比並不一定強於四大分衛其他三位,但這個結論不重要,因爲奠定科比職業生涯綜合實力的,是他可怕的下限,11個一陣,以及相隔十年還能打入總決賽的持久性。

事實上,在科比三連冠時期,他21/22/23歲,本來就不是球員巔峯的年紀,年紀更大的艾弗森和卡特先進入巔峯並不奇怪。比科比小的麥迪,的確有希望成爲科比的一生之敵,但麥迪因爲各種原因吧,隕落太快。從05-06、06-07兩個賽季開始,這四個球員的可比性就不大了,科比已經明顯更強,差距越來越大,等到科比在2010年總決賽跟綠軍鏖戰時,四大分衛其他三人在幹嘛呢?

這纔是科比了不起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