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7日)的西部战区官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西部战区陆军常态化砺兵高寒山地》的文章,从中不难看出解放军陆军的强大战斗力。

东方君仔细梳理了一番,现总结如下:

一、演练地点,昆仑山腹地

“盛夏时节,海拔4300多米的昆仑山腹地依然寒气逼人。”

从文章中的这句话不难看出,演练地点是在昆仑山腹地,正好最近中印边境冲突不断,此时解放军陆军演练高原山寒作战能力,而且选择在昆仑山腹地,应该是有警告意味。

就在前两天,即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印方称己方有包括上校团长在内的3名军人在冲突中丧生。最新的消息是,又有至少17名印军受伤军人在后送过程中不治身亡。至于中方伤亡情况,未见官方报道。

就在昨天,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中印边防人员位加勒万河谷地区冲突对外发表声明称,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其实,自5月以来,印军不断在实际控制线附近修建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而且还向加勒万河口进行蚕食,我军对入侵印军的挑衅进行了坚决的回击,这就是5月以来中印边境冲突的真相。

仗在哪里打,就要在哪里精训实练。演练地点选择在昆仑山腹地,其用意不言而喻。

中印边境争议区多为高原高寒地区,双方均不宜向争议区内长期部署大量部队。所以,大量的后援部队,如果平时不进行高寒山地演练,一到战时,必然会掉链子。

二、演练内容,一切从实战出发

这次的演练内容有很多的看点,在东方君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实战化,即从“驻训上高原”到“驻扎在高原”,从“适应性训练”到“全面实战锤炼”。目前,西部战区陆军部队寒区训练日趋常态化,实现了高原实战化训练由单兵种单要素向成建制全体系的转变,部队高原实战能力持续跃升。一支支新型作战力量频繁奔赴高原,不同兵种部队同时驻训高原,合成训练、空地协同趋于常态。

什么叫从实战出发?这次演练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所有课目不提前预演、不组织试飞,参演部队均自主侦察、自主打击。而且,西部战区陆军和所属集团军将战役指挥所设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域。战役指挥机关驻扎海拔的变化,带动的是实战意识增强、作战理念更新。

而且这次演练还有两大亮点:一是注重信息化战争,通过常态化的高原实战化训练,建立了较为完善配套的高原作战数据库,这次演练中,只见10多辆车载指挥方舱构成的指挥机构迅速建立,实时传输的信息数据网络各个作战要素;在立体侦察的指引下,各型火炮织出密集火网,实施准确打击。二是注重无人化装备的使用,即运用无人机远程投送炸药进行破障,减小人员伤亡。

三、武器装备,适应高寒山地作战

这次演练中,出现了大量的轻重武器,比如轮式和履带式122毫米火箭炮,122毫米车载榴弹炮,轮式突击炮,双35高炮等,轻武器方面主要是95枪族,以及81杠和03式步枪等。

除此之外,还有直-10武装直升机(发射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96A主战坦克,15式轻型坦克,甚至连99A这类重型坦克也来到了高原演练。

图为直-10武装直升机发射火箭弹,西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连续4年推进高原实战化训练,从直-10新型直升机形成高寒山地实战能力到首次组织飞行营整建制砺兵高原,攻克了一系列高原训练难题。

图为09式122毫米车载榴弹炮,它由比较成熟的96式改进的122mm口径榴弹炮和SX2150六轮驱动越野卡车构成,在车体中部两侧配了两个液压驻锄,车体后方两侧则配备了连个液压千斤顶,火炮射击时液压驻锄和液压千斤顶都会放下,用于在后坐时限制火炮运动,提高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

上面两幅图为轮式和履带式122毫米火箭炮。

这张图是99A主战坦克。

东方君要特别讲一下15式轻型坦克,因为它最适合高原特殊地形作战,这种轻量化坦克凭借灵活机动的身法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在高原复杂地形中,能够对印军的主战坦克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虽然只是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但国产穿甲弹的威力仍然足以击穿印度现役主战坦克的前装甲。

大家在谈论坦克的火力时,往往看重的是它的火炮口径,还有就是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和破甲弹的破甲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在多远的距离能击穿多厚的装甲。但事实上,决定坦克火力的还有更重要的一项指标,那就是射击精度,无论你的火炮口径有多大,射击距离有多远,穿甲能力有多强,如果打不中,一切都是白费功夫。

这张图中远处的即为15式轻型坦克。

而射击精度这个指标,跟坦克炮的稳定性直接相关。

东方君想说的是,在射击精度这个指标上,15式轻型坦克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

这一点从央视CCTV-1综合频道今年年初播放的视频画面中就能看出来,注意看图中炮口上方的那枚弹壳,这是一枚30毫米的火炮弹壳,而且是一枚空弹壳,稍有晃动就会从炮口上掉下来,考验的就是15式轻型坦克火控系统的稳定性能。15式轻型坦克托着弹壳,先后完成直线、转弯和起伏路面三种状态的行驶。其中,最难过的是起伏路面。这段80米长的路面,由30个连续的起伏组成。想在这样的路面保持弹壳的稳定,难度极大。颠簸起伏路面考验的是坦克在山地、高原等崎岖地形中火控系统的纵向稳定性。我们可以想象,15式坦克在在山谷间起落飞驰,纵使前路几多崎岖,目标始终无所遁形。

15式坦克能做到在上述路面的行驶中弹壳不掉,意味着在复杂战斗环境下的精准打击能力。

美国名将麦克阿瑟曾直言:“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也曾说过:“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

中国陆军的实战能力是从战争中拼出来的,虽然几十年没有打过仗了,但如今武器装备性能更先进了,体系作战能力更强了,练兵备战时刻没忘,印军如果不信邪,不妨试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