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年啓動、兩年示範、五年成型、十年保育、多年成景”的目標要求,北京市最大的“綠肺”——朝陽區溫榆河公園示範區計劃於今年9月1日向市民開放。在建設過程中,朝陽區孫河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充分將溫榆河生態走廊的功能定位融入到市民的綠色休閒需求中。同時聯合北京建工資源公司,按照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部門提出的“建築拆除、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一體化”管理要求,開創全國首例棚戶區改造項目建築垃圾現場資源化處置利用模式,並在同區域建設項目回用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助力溫榆河公園建設。

化身道路基礎材料

建築垃圾通過破碎、篩分、除雜等專業處置後,可變身爲不同粒徑的再生骨料,在小型構築物基礎換填中可達到與天然材料同等的承載效果,用“它們”作爲公園道路基礎換填材料,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原生資源開挖。同時,“它們”通過和石灰、粉煤灰等材料的“混搭”,具有了優良的力學性能、水穩定性和抗凍性能,可應用於園區道路基層鋪築,減少天然材料的使用,促進城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化身水源濾芯

再生骨料經過特殊工藝加工後,可成長爲更加神奇的再生水處理濾料,超強的淨水能力則成爲了“它”的人設。作爲溫榆河公園的一大亮點,園區水域的多座“淨水生態島”就是採用了這種材料進行填墊,水源進入溫榆河公園人工溼地,在環繞島嶼流動的過程中得到自然淨化,確保水質標準維持在IV類或提升至IV類以上,達到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標準。

化身生態海綿磚

顧名思義,突出體現了“海綿”氣質。再生原材料經過先進設備工藝生產加工,讓它結構穩固,強度耐久,透水功能強大,節材又環保。在園內步道和停車場等區域鋪設生態海綿磚,可讓園區內降水迅速滲入地表以下,契合首都海綿城市滲、蓄、滯的功能需求。

從孫河鄉的棚戶區改造,再到溫榆河公園的綠色建設,昔日的殘磚碎瓦,如今的生態綠島,區域整治拆除帶來的建築垃圾,也“變身”爲寬闊平整的市政道路、超強透水的生態海綿磚、淨水濾料填成的“生態島”……一路走來,當地80餘萬噸建築垃圾進入了資源化處置點位,僅溫榆河公園建設就已應用了5萬餘噸再生產品,建築垃圾這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正在進行華麗的變身。

近年來,隨着全社會對於節能環保和資源節約意識的不斷提升,“建築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持續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與“疏解整治促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棚戶區改造、“留白增綠”、“海綿城市”等諸多涉及改善首都人居環境舉措相關聯,同時也是解決“過度土方開挖”、“非法道路運輸”、“砂石資源緊缺”等熱點問題的重要載體。“建築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契合首都新發展的可持續性理念,同時也在不斷探索首都綠色發展創新之路。

目前,本市共有正在運行的建築垃圾現場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105個,年設計處理能力超過9000萬噸。自2018年以來,已資源化處理建築垃圾超過1.16億噸,再生產品在各類城市道路、園林綠化、市政公用等建設項目累計使用超過8800萬噸。下一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將繼續堅持首善標準,加強統籌協調和服務指導,提升行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建設綠色北京,助力海綿城市。

供稿部門:節能建材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