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多虧了‘小老師’,我的英語聽力和口語有了很大進步。”談起疫情期間的收穫,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心鄉九年級學生王宇瑤,誇起了每週一次的“一對一”線上輔導。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曾是國貧縣,師資稀缺、教學能力薄弱是當地學校和家長的心病。父母都是農民,不能進行輔導,英語學習最讓王宇瑤着急。從去年開始,她有了“小老師”,上起了“網約課”。

2017年,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慕海軍,與韓明祥、錢正龍兩名教師組成駐村工作隊來到一心鄉前進村。瞭解到當地學生對教育的迫切需求,擔任扶貧第一書記的慕海軍提出,可以發動有意願的高校學生開展遠程公益授課。“讓農村學生接受優良教育,全力破解因學致貧、因貧輟學問題。”慕海軍說。

2019年7月,在工作隊的聯絡下,哈爾濱師範大學西語學院與一心鄉中學正式結對。通過自願報名,20名大學生開始爲20名村裏娃,提供每週一次的免費線上輔導。即使在寒暑假和疫情期間,“網約課”也照常進行,從未中斷。

陳湜是參與線上輔導的一名大學生,與她結對的學生楊福欣平時英語成績只有30分。爲了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每週輔導前,陳湜都會抽出幾小時備課,蒐集各種案例和試題,爭取讓他既聽明白、也願意聽。如今,楊福欣對英語漸漸有了興趣,成績也升到了及格線。

不僅孩子們有了“網約課”,一心鄉中學的教師也迎來了“大禮包”。近兩年來,得益於“鄉村教師素養提升幫扶計劃”,哈爾濱師範大學多個教學團隊圍繞英語、地理、美術、音樂等學科開展教學座談,爲鄉村教師答疑解惑。6名鄉村教師曾到哈爾濱師範大學進行爲期一週的學習交流,在陪同授課中提升教學本領。

一心鄉中學英語教師周紅梅參加過多次座談,感慨頗深。她說,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要改變教學理念,村裏的孩子需要鼓勵式教學,這一點以前自己認識不足。受到啓發後,她組建了學生互幫互助小組,還組建家長微信羣,找出學生學習難點,關注學生學習動態。

“有時候,一支筆、一個本,都會給孩子帶來驚喜。”據介紹,哈爾濱師範大學利用寒暑假組織師生開展“三下鄉”活動,通過捐贈衣物、書本、體育器材等,給孩子們帶來溫暖。圖書館還捐贈1萬冊、價值38萬餘元的圖書,由駐村工作隊建起了“前進書屋”。

“教育扶貧要保證每個孩子能有書讀、讀好書、會讀書。”慕海軍說,一些愛心人士還成立了“前進村書香助學基金”,用於資助鼓勵困難學生努力學習、“一心向前”。

相關文章